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3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孩子打好 “精神底子”
何勇海

前不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说了一段话让我深有感触。他说:“我想让我的每一部作品,都能成为给孩子打精神底子的书。首先要有正当的道义感,第二要有自始至终的审美价值,第三要在字里行间流动悲悯情怀,这三个维度就是我所说的精神底子。”

这不是曹文轩第一次论述“给孩子打好精神底子”,在多种场合他都曾抛出这个理念。他主张儿童应该阅读一些大善、大美、大智慧的、用来给精神打底子的书。正因如此,他在《草房子》《青铜葵花》等作品里,写主人公与噩运、与天灾人祸抗争……那些主人公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让曹文轩的作品不仅有“血肉”,而且有“骨头”。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写苦难没让一个孩子悲观失望、心灰意冷,他们只会在感动中变得昂扬”。

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最初是白纸一张,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当从小抓起。就像那个“扣扣子”的比喻:人生的“扣子”要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否则一粒出错粒粒皆错。少年儿童时期也常被比喻为“打底色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故而,所有儿童文艺创作者都应该具有自律精神和社会担当,给少年儿童提供优良的精神养分,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的熏陶。

给孩子打好精神底子的文艺作品,应具有社会道义、审美价值、悲悯情怀。此三个元素是曹文轩作品的重要元素,也是其作品有口皆碑的原因。道义即道德和正义,是做人的约束、规范、规矩,用来维系和调整人与人的关系。儿童文艺作品充满道义感,孩子们长期读之则更容易培养道义精神,远比强硬说教更有用。而审美价值则是人们看待万事万物的价值取向,阅读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能让孩子们向真向美向善。带有悲悯情怀的作品,则能让孩子们怜惜弱小、体恤无助,练就人性中最温暖的东西。

要创作出给孩子打好精神底子的文艺作品,需要创作者长期坚守文艺良心。现在的童书市场有个很不好的格局,类型单一,多为奇幻作品,令人忧虑。一些儿童文艺创作者只是将文艺创作当成赚钱工具,抱着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什么赚钱写什么,什么流行写什么,以庸俗、低俗、媚俗之作误导乃至于伤害当今小读者。这是坚决要摒弃的。文学作品应该以“引路人”的姿态和情怀,写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尤其是那些写给孩子们的作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