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出炉的《山东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山东农民工总量稳中略降,务工收入继续增加。去年,山东省农民工总量比2015年减少11万人,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广东省东莞市人力资源局此前的调查也显示,即使在大力推行“机器换人”的东莞,普工、技工等用工缺口依然较大。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企业的人工成本持续增加。不少地方掀起了对返乡人员的“争夺战”,也有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得已采取“机器换人”的措施。以往人们以为,农民工荒是结构性不足,主要是缺技工。对农民工来说,掌握了技能,围绕农民工的众多问题就“全盘皆活”。但种种迹象显示,农民工供给的总量不足和结构性不足并存,农民工问题也不是提高技能这么简单。
笔者认为,如今愈演愈烈的农民工争夺战既包括对技工的渴求,也包括对普工的争夺。普工荒反映农民工供给总量的有限性,技工荒反映技能人才的短缺性。“机器换人”不是取代人,而是促使农民工学技术,从普工变技工。而很多工种,虽然技术性不强,但总要有人干,由于就业环境、劳动条件等不佳,招够普工也已不易。
一些省农民工总量下降受到了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以山东为例,2011年至今,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4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由45.5%攀升到55.5%,30岁以下所占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加之,受教育年限延长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第一代农民工逐步变老,年轻农民工的数量在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趋向于“城市化”,由于受教育水平提高和就业观念转变,尤其是“90后”,比父辈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已不再仅仅追求金钱。如果就业环境差,福利待遇低,感到不被善待,新一代农民工往往选择“用脚投票”。这也是导致近年来农民工供给减少的原因之一。
农民工是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无论是普工还是技工,无论是第一代农民工还是新生代农民工,都要关心他们的权益,让其充分合理自由流动,让有能力和意愿的农民工在适宜的地方乐业安居。要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只有日趋完善的制度环境和更亲切的人文关怀,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对农民工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