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月16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在谈到今年重点工作任务时提出,抓好金融体制改革,并分别从几个方面作出部署,包括促进金融机构主业下沉,将普惠金融上升到新高度,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等。与前几年政府工作报告相比,报告表述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相关金融行业如何应对?从今天起,本版陆续推出“从政府工作报告看金融改革”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防止脱实向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为2017年金融机构工作画了重点。
李克强总理为何此次要强调“突出主业”?
当下,金融机构偏离主业的典型表现是盲目拓展多元化业务,以求增加利润增长点。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将其形容为“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他表示,一些金融机构忘记本源,盲目搞多元化、全牌照,热衷于跑马圈地挣快钱,导致主业不主、副业不副。“这属于战略层级的风险,会从整体上对企业、行业产生影响”。
其中,资金脱实向虚的风险已备受关注。以银行业为例,该行业本属于现代服务行业,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客户是银行天职。然而,在资产管理、同业、票据等业务领域,某些银行违规操作将资金体内循环,由于杠杆过高、链条过长、关联过于复杂,导致银行资产负债表畸形,虚增了银行利润,又抬高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金融机构除了偏离主业的问题,当前还出现了“过度金融化”的苗头。
“社会上出现了一哄而上办金融的现象,各类新金融、准金融、类金融遍地开花、五花八门,有牌的、无牌的,线上的、线下的,债权的、股权的,专业的、跨业的。”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表示,经济金融化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志性指标,金融化趋势有合理性的一面,关键是如何把握好“度”,过度金融化可能会导致金融行为偏差、异化,造成实体经济缺血。
针对上述问题和风险,应如何解决?
首先,向偏离主业的直接诱因开刀,监管部门今年将围绕专注主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来开展绩效考评改革。以银行业为例,银监会将开展不正当激励专项治理,逐一检查机构的绩效考核合规情况,纠正各类不合理考核行为。比如,设定市场排名、份额类考核指标,合规经营类指标、风险管理类指标权重过低等。
其次,金融机构要树立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术业有专攻。从国内外经验看,真正基业长青的企业往往都专注主业、深耕市场,金融业只有回归本源,才能真正提高核心竞争力。”陈文辉说。
具体到银行业,银监会已明确提出,今年将继续引导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积极配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提升金融精准扶贫效率、普惠金融水平。
定位于“扎根县域、支农支小”,走过10年发展历程的村镇银行就是“下沉重心”的典型。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1519家,中西部共组建村镇银行980家,占村镇银行总数的64.5%;各项贷款余额7021亿元,农户及小微企业贷款合计652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3%。
再次,继续强化监督管理力度。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今年将持续提升市场研究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切实查纠偏离服务实体的业务行为,深入开展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等专项治理。
针对混业经营环境下的“大资管”市场不规范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制定统一的资产管理产品标准规制,从而提高资管产品的透明度,缩短链条,去掉“影子银行”的“影子”。据悉,该规则的制定工作目前进展顺利,有望于近期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