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3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破解政府很给力、金融机构很委屈、企业很困难局面——
破解“三重困境”要靠金融创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果静

“中国政府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为服务实体经济下了很大功夫,但我们还陷于‘三重困境’。”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点明了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面临的处境。

张承惠所说的“三重困境”指的是政府很给力、金融机构很委屈、企业很困难。张承惠认为,破解“三重困境”要靠金融创新。

“当前的问题是金融创新不足,而不是金融创新过度。”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马蔚华同样强调了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健康的经济体,金融和实体经济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基础,而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助推器。

目前,不少资金借道一些金融创新产品,推高金融市场杠杆或者进入股市、楼市等,使某些金融创新与“脱实向虚”联系了起来。

“也不能因为出现了‘脱实向虚’,就惧怕或拒绝金融创新。”马蔚华认为,的确,国际金融危机和金融创新有关,但总的来看,华尔街所代表的金融创新力量创造的财富大于破坏的财富。他认为,中国当前更要进行金融创新,与此同时,金融创新还要政策的引导和监管,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美国年利达律师事务所主席罗伯特·艾略特也认为,金融创新势在必行,如果不去创新,带来的风险可能更大,“金融创新需要改革现有框架,让金融体系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

中国在金融创新方面已经有所突破。从去年起,在全国选择了5个省区、10家银行进行投贷联动试点,把股权投资和银行贷款融资相联动,实现对企业的全周期创新创业支持。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在试点过程中,银监会一方面促使银行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时刻防范可能形成的金融风险,“创新本身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也没有稳定的现金流和可以抵押的资产,还缺乏正常的资产负债表。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

接下来,中国如何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以便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与会嘉宾围绕这一问题纷纷出谋划策。

张承惠认为,金融创新要抓住三点:一是要把准实体经济的“脉”;二是金融机构要抓住机遇,推进全方位的金融创新;三是要进行制度创新。

“要弄清实体经济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融资服务。”张承惠认为,金融服务要由“高大上”转向“专精细”,对应企业多样化的需求,为其提供灵活多样的融资服务。此外,实体经济面临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大,金融机构还需要思考,怎么帮助实体经济有效地管理风险。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也需要抓住机遇进行转型。张承惠强调,金融机构的创新不仅是产品创新,还有流程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从制度创新来讲,要进行监管体制的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和财税支持制度的创新。

“对银行的监管者来说,如何鼓励其更好服务中小企业,同时又有效地防范风险,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王兆星强调,对银行来说,必须要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客户的业务。我们鼓励技术创新,也鼓励提高对小企业服务的效率。同时,始终不要忘了把对小企业客户信息的掌握和信用的分析,作为发放贷款和防范风险最重要的基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