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人物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7年3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语志愿者吕嘉珩:
无声世界爱有意
本报记者 陈 颐
吕嘉珩(中)用手语与聋人小朋友交流。 (资料图片)

在2016年12月份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称号的名单里,有一位手语志愿者。这位名叫吕嘉珩的“80后”原是一家国际公司的营销人员,口齿伶俐,业绩优异。2003年偶然参与了志愿活动,从“零”开始学习手语,吕嘉珩后来创办了语翼手语志愿服务队,如今已经教会超过500名志愿者熟练运用手语,并带领“语翼”手语队与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机构保持长期合作,持续带给聋人朋友们关心、帮助与支持。

为何学手语?吕嘉珩的回答令人感动:“学习手语,就是为了在聋人朋友最需要的时候,说一声,‘你好’!”

事情还要从2003年讲起。在一次北京市残疾人科技成果展活动中,吕嘉珩结识了人生中第一位聋人朋友——张龙。通过与张龙的初次接触,他忽然意识到,聋人朋友因为缺乏与外界语言沟通的能力,很难获取外界信息。吕嘉珩心中暗自产生了要学习手语,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帮助更多聋人的想法。

那年冬天,吕嘉珩得知张龙想利用寒假留在北京打工,便主动邀请他到自己家住,帮他省下食宿费用。与张龙的交流最初主要是写在纸上,十分不方便;为了更好地沟通,吕嘉珩开始向张龙学习手语,两个月的朝夕相处,从“连蒙带猜”的摸索到后来能用手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吕嘉珩学得非常认真。

为了更专业、系统地学习手语,2004年,吕嘉珩主动参加了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开办的手语培训班。他回忆说:“培训班的手语教学方式更加规范化。随着学习深入,难免变得枯燥。但是,每当与聋人朋友用手语沟通后,看到他们开心的笑脸,能够帮助到他们,我就重新获得了学习的动力,因为手语让我走进了聋人朋友的世界。”

渐渐地,吕嘉珩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手语学久了我发现,一个人会,不如让更多人会”。为帮助更多的聋人朋友,他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人学习手语,带动大家关注聋人的生活,给予这个无声世界更多的温暖。

2006年,嘉珩心里就有了组建手语队的想法。后来,他把这个想法告诉自己所在公司内部的北京志愿者协会,得到了协会的大力支持。在2010年的公司北京志愿者工作总结会上,语翼手语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吕嘉珩以队长的身份,从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手中接过手语队的大旗。直到今天,这支全部由公司经销商组成的队伍仍然是北京市唯一一家专门为聋人朋友服务的企业志愿者服务团队。

手语队为何取名“语翼”?吕嘉珩耐心地解释这一名称的寓意:希望手语能像翅膀一样,为聋人朋友提供更多呵护和帮助,同时让爱传得更远。语翼手语队成立之初,除了吕嘉珩本人能熟练掌握手语外,其他队员对手语几乎没有任何了解,都要从“零”学起。目前社会上很难找到专供人们学习手语的专业机构,甚至没有一套完全统一的手语词汇。因此,手语队队员之间的学习只能通过手把手、一传一的方式。2011年6月份,经过3个月的培训,语翼手语队的第一批志愿者队员毕业了,正式开始他们帮助聋人的志愿公益之行。

早在与第一个聋人朋友张龙接触期间,吕嘉珩就开始思考不仅可以让健全人学习手语来帮助聋人,聋人们也可以学习说话主动融入社会。“我希望他们可以学习语言,在佩戴助听器的情况下实现简单、基本的口语交流,但他们中的很多人不敢张口,他们害怕自己的声音会很难听。”吕嘉珩一直鼓励聋人朋友们勇敢地学习说话,融入社会。

“志愿者工作往往是简单而重复的,要能耐得住寂寞,要坚持。”吕嘉珩这些年来一直坚持用自己的力量感染身边的人,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服务队伍中,用爱的“语翼”为聋人拨开生活中的迷雾,带给他们一片洒满阳光的蓝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