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扶贫开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3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支部强村不简单
山东省费县马庄镇顺和村第一书记 阎 军

“这些年我们是从天上掉到地上”。入户调研,群众这句话像石头一样砸得我心口疼。

顺和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马庄镇北16公里,由山里的14个自然村合并组成,共758户、2222人,其中党员48人。上世纪70至80年代,这个村是“青石板上写春秋”的红旗村,现在成了“宁翻三山口,不到赵庄(主村)走一走”的省级贫困村。他们不甘贫困,走马灯似地换班子,40岁以上的老党员几乎都当过村干部,砍了山楂种苹果、伐了苹果栽核桃、拔了核桃育青苗,东撞一头,西撞一头,可就是不走运。土地肥力越来越薄,家里收入越来越少。

心态急、不对路,这不行。村党支部召开会议后,形成了共识:支部要起到龙头作用,集中全力抓项目,群众唱主角,实体化、常态化、示范化抓好载体,聚拢人心,脱贫攻坚。这一工作思路,得到了帮扶单位山东省委宣传部领导的大力支持,支部生活杂志社与第一书记工作组联合推出“支部强村计划”,并在顺和村试点,启动强村“三步走”。

第一步,村里栽上“摇钱树”。村党支部利用办公室闲置屋顶,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平均每天收入150元,预期收益20年至25年;利用合并自然村的空置办公室院子,挖地窖、建大棚对外出租,形成了稳定的收益来源。同时,流转土地建立“党员带富创业园”,与山东芍药山中药饮片公司、山东核桃山谷农业发展公司开展劳务合作,带动村民创业增收。党支部把脱贫致富的红旗举起来,抓党建促脱贫,给山村带来了希望。

第二步,星火燎原干起来。村里推出“十百千创业计划”,用10亩地作产业孵化,凡是高新生态农业项目,一律免费入驻,形成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示范效应;建立创业扶持基金,重点支持100亩地形成规模效应;设立招商委员会,储备1000亩地改善产业机构。目前,孵化项目9个,包括中草药、蔬菜大棚、食用菌、特色养殖等,形成“一园带三区”(文玩核桃、食用菌、林下养鸡示范区)的产业格局。设立“支部助老扶困大院”,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设立助老公益岗,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和大龄农民的务工问题。

第三步,助老扶困,不让一户掉队。以集体收入为保障,村里设立了“孝心助老基金”“爱心助困基金”。同时,党员带头捐款,将全村70岁以上的贫困老人以及重残户、特困户纳入帮扶范围。村里还以入党积极分子张子田、党员蔡玉水为骨干,成立“张大姐志愿服务队”,为老人打扫房前屋后室内卫生,洗衣服、晒被褥、理发及测血压。村办公室设立了志愿服务点,每月逢赶集的两天为“志愿服务日”,向全村70岁以上贫困老人、特困户、重残户,免费提供血压血糖测量、健康检查、理发等服务。村里孝老爱亲蔚然成风。

支部强村项目实施以来,孵化带动了一批产业项目,也促进了党风村风的持续好转。很多群众由衷地说,“支部强村不简单,件件事办到了心坎上”。

(文/本报记者 单保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