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3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让垃圾变废为宝
本报记者 吴佳佳

当前,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生活垃圾的处理一直是薄弱环节。“垃圾分类”工作该如何推进?推进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难?这些疑问,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浙江代表团热议的话题。

“存量基数大,增量速度快……‘垃圾围城’不仅仅是一两个城市的困惑……”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雅莹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华明指出,尽管许多地区已开始试点垃圾分类,有些城市也开始立法,但是由于垃圾分类的前端管理粗放,后端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缺乏,垃圾分类工作的效果不容乐观。甚至在有的地方,居民分类投放垃圾,却又被清运单位在运输时混合起来了。

全国两会前,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卫视首席主播许婷到浙江省内金华、安吉等地农村调研。目前,金华近95%的行政村实施了垃圾分类,村民们将垃圾分为“会烂”和“不会烂”等类别。安吉等地的农村则引入二维码智能垃圾分类平台。“但和这些农村的成效比起来,城市的垃圾分类效果并不理想。”

“要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和法律法规。”在张华明代表看来,垃圾分类首先需要国家通盘考虑,最关键的是要鼓励、引导和保障垃圾分类处置产业化。因此,建议制定全国性法律,明确垃圾分类标准,鼓励全民参与,甚至可引入垃圾按量收费制度,让污染者付费,实现源头减量,同时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对垃圾分类的日常监管和处罚力度。

在垃圾分类方面,浙江省已经有了一些成功探索。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张鸿铭介绍,2000年,杭州成为全国第一批8个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之一,全面推进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后,成效十分明显。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杭州主城区日均产生垃圾1万余吨。2015年之前,生活垃圾每年以10%以上的增量飞速膨胀。2016年主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370余万吨,只比上年同期增长不到2%。“今年杭州将全面启动‘五废共治’,不仅治理生活垃圾,还要治理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等,让垃圾变废为宝。”张鸿铭代表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