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俊毅
今年3月12日和3月21日,是第39个中国植树节和第5个国际森林日。日前,记者就推进国土绿化、维护生态安全等问题,采访了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
记者:刚刚过去的一年,林业工作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请您介绍一下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安全的进展情况。
张建龙: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在过去的一年间,我们把落实“四个着力”作为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的根本任务,全力抓好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增绿增质增效。
围绕扩面增绿,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2016年全国完成造林1.02亿亩,超过3年滚动计划年均任务。重点沙区开展灌木林平茬抚育试点,新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县10个。湿地保护得到加强,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退耕还湿20万亩。
围绕提质增效,全面加快森林经营和产业发展。2016年新增5个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完成森林抚育1.26亿亩,建设国家储备林1237万亩。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推动产业转型,电子商务、森林康养体验等新业态快速发展,优质林产品生产能力和林业产业效益稳步提升。
围绕护绿护生态,全面加强资源管护和自然保护。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保护和管理,努力减少生态资源损失,遏制生态退化和破坏。天然林保护实现全覆盖,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完成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以及东北虎豹、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新增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处、国家森林公园21处、国家沙漠公园15处、国家湿地公园134处。
记者:当前我国正在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林业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服务和推动三大战略发展?
张建龙:一是系统规划,全面部署。举办了“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高级别对话活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率先突破推进会、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林业工作会议。编制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防沙治沙工程建设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长江经济带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等。
二是明确目标,落实任务。明确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态修复和重建,着力构建点线片面相结合的固沙阻沙屏障。京津冀建设绿屏相连、绿廊相通、绿环相绕、绿景相嵌的多层次绿色生态屏障。实施长江流域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使之成为我国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和创新驱动带。
三是突出重点,率先突破。“一带一路”防沙治沙坚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生态修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加强固沙治沙、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沙漠公园建设、示范点建设。京津冀林业生态建设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在优化生态空间、建设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等7个方面取得突破。实施长江流域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着力开展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3大行动,重点抓好森林资源保护、沿江绿色屏障建设、退化林修复等9项工作。
记者:下一步林业建设和生态保护要突出抓好哪些工作?
张建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维护国家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状况,不断提升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供给能力。
突出“四个着力”,加快推进造林营林。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三北”防护林、新一轮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建设,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和部门绿化。推进森林进城,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化起来;推进森林环城,构建环城市的森林生态屏障;推进森林乡村建设,打造乡风浓郁的森林小镇;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扩大城市间的生态涵养空间。
突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林业改革。落实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国有林区林场改革的意见和方案,抓好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区林场的改革。制定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方案、林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启动东北虎豹、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突出共抓大保护,全面保护生态资源。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森林、湿地、沙区植被和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加强林业执法和监管,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维护生态资源的安全和健康。
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经济林、竹藤花卉、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推动生物药材、生物质能源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及森林体验、康养等新业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