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荣顺、副主任许安标,刑法室主任王爱立就“民法总则草案与人大立法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各分编有望明年集中亮相
“我们提出一个目标,力争在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当前提交大会审议的是民法总则,也就是民法典的总则编。同时,我们也全面启动了民法分编各编的起草、编纂工作。”在记者会现场,张荣顺首次透露了民法典各分编的编纂进程。他表示,目前分编共有五编,也可能更多,设定的目标是明年把各分编一次性提交常委会审议。常委会第一次审议后,再把各分编分拆,实行分阶段、交叉审议,力争在2020年完成整个民法典的编纂工作。
为何重新启动编纂民法典工作?张荣顺说:“民事法律最核心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目前,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要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想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一套健全的民事法律制度作保障。”
按照工作安排,编纂民法典分两步走,民法总则是开篇之作。“此次提请审议的民法总则有很多创新。”张荣顺说,草案的所有规定,大到基本原则的确立、权利的确认,小到细微的条文修改,都体现出时代性。此外,对正在形成的民事活动新形态,一时还难以界定权利属性或范围的,民法总则也体现了适当的前瞻性,为这些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未来权利的确立留下空间。
民法典要最大限度凝聚共识
“应当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是民法专家。因为大家每天一睁眼都是在从事某一种民事活动,都能对法律规定提出自己的想法。”张荣顺坦陈,民法典整个编纂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在纷纭意见中取得共识。
张荣顺举例说,在对民法总则三审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加起来超过400页A4纸。在前后三次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后,又收集到7万多条意见。“对如此多的意见建议,我们每一条都要看、都要研究,民法总则草案的整个变化过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张荣顺说,一审稿时草案是186条,三审稿时增加到210条;即便是原来的186条,也有127条作出了修改。
“社会各界对民法总则编纂虽然有很多不同意见,但都不是原则分歧。”张荣顺说,关于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从原来的10岁降到6岁,大家的意见大体上一致,就是都同意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应适当下降,以从小培养未成年人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的基础上,我想我们一定能够编纂出一部符合国情、高质量的、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民法典。”
让法律立得住行得通
2017年是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最后一年,立法工作更加繁重。“我们要按照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将党中央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急需的立法项目作为重中之重,优先安排。”许安标说,在做好本次大会审议出台民法总则工作之后,要积极推进民法典各分编的编纂工作;加强反腐败立法,将行政监察法修改为国家监察法。
“无论立法任务多繁重,提高立法质量都是立法工作的永恒主题,要努力使法律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许安标说,为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全国人大常委会建立了法律案通过之前的“评估”制度,在法律案通过之前,尽量找以前没有参与此项立法工作的人大代表、专家、实务工作者发表意见。此外,还建立健全了立法专家顾问制度。
在开门立法、民主立法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许多探索。“我们建立了四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努力将其打造成立法联系基层的直通车,直接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进一步拓宽了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完善了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的机制。我们将所有的法律草案都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布,只要在家里轻轻点下鼠标,就能把自己的意见直接发送到立法机关。”许安标说,这是我们开门立法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