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2017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3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践诺靠信心更靠实干
林火灿

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预期目标。其中,GDP目标增速为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CPI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在1100万人以上。

这是政府向人民的庄严承诺。这份承诺,既符合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也有利于引导和稳定预期、调整结构,也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衔接。

兑现这份承诺,我们有着足够的底气和十足的信心。从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看,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但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从宏观调控角度看,近年来,我国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提高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注重消费、投资等领域政策的协调配合,宏观调控能力明显提升,而且宏观调控还有不少创新手段和政策储备。

此外,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随着改革红利的释放,市场活力将进一步被激发,经济发展动力也将逐步增强。

当然,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仍然比较多。从国际环境看,全球增长动能不足,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全球经济治理滞后,贸易和投资规则未能跟上新形势,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十分突出;金融治理机制也难以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资产泡沫积聚等问题。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内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展望2017年,我们必须牢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理念,努力践行新理念,不断适应、把握、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