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两会前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3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应百姓关切 民生改善提速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落实情况解析之二

退耕还林还草改善流域生态

2016年,国家林业局认真落实退耕还林还草各项工作,编制印发了《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派出6个督导组对15个省区进行实地督导。截至年末,全国安排退耕还林还草1510万亩,比2015年增加510万亩。国家林业局评估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主要区域的长江、黄河中上游流经省份退耕还林还草年生态效益价值超万亿元。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长江、黄河流域中上游的水土流失问题,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为下游提供有效的生态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黄俊毅)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造福贫困群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而农村地区要摆脱贫困,交通是一个关键环节。目前,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基础交通网络覆盖不足,有时候一条河、一座山,就阻隔了致富的希望。而且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在剩余的硬骨头越往后越难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打通了农民奔小康路上的“梗阻”。如经过3年多的建设,四川省499个村的77个“溜索改桥”项目在2016年基本建成,山里的农产品能够顺利地卖到外面,外面的游客、资金、思想也进到了山里,为当地农民的脱贫提供了物质和思想方面的多重保障。(齐 慧)

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大幅增长

2016年,中央财政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断完善财政扶贫开发政策,积极构建财政扶贫开发投入体系,大力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突出抓好重点工作,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央财政坚持将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作为支出保障的重点之一,持续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幅远远高于“十二五”期间的年均增幅。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对落实精准扶贫要求,解决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面临的突出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曾金华)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序推进

新一轮医改启动至今,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序推进。各地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突破口,逐步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只有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模式,改变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和百姓就医行为,才能让医疗重心回归基层,达到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健康管理效果、提高服务满意度的目标。(吴佳佳)

土地深松为稳粮增粮强基础

土地深松作业是稳粮增粮的重要措施。2016年全国深松土地作业面积超额完成任务,是各级政府层层分解任务、农机购置补贴向深松整地机具倾斜、强化深松技术指导服务、推进深松作业规模化作业以及发挥电子监测作用等举措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土地深松整地作业,可以在不翻土的情况下,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排涝能力,改善农作物根系生长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增收。2016年土地深松整地作业面积超额完成,为粮食增产增收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刘 慧)

光纤网络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电信普遍服务在带动光纤网络快速建设覆盖的同时,为支撑农村电商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网络建设拓展了农民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使更多农民通过网络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加快推进宽带建设和普及,可以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农村地区网络建设,需要调动政府和企业在内的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共担责任。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引导必须先行。同时,要强化电信企业的普遍服务责任,将其作为电信企业准入和监管的一项内容,落实其促进网络基础均衡发展的社会责任。(黄 鑫)

医疗救助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近年来,我国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为支持各地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中央财政采用因素法分配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主要参考困难人数、财政困难程度、财政努力程度、工作成效等因素,并重点向贫困程度深、保障任务重、工作成效好的地区倾斜。同时,要求各地科学合理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预算。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织起了全世界最大的全民基本医保网,为实现病有所医提供了制度保障。(曾金华)

低保标准提高助力扶贫开发

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同步提高,得益于财政资金力度的加大。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低保补助资金较上年增加6%左右,使中央财政安排的低保补助资金达到1242.4亿元。同时,民政部指导各地按照国家扶贫标准综合确定农村低保的最低指导标准,为农村低保标准持续提高提供保障。此外,推动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衔接工作顺利开展,低保兜底脱贫成效政策逐步显现。截至目前,全国有扶贫任务的省份基本都出台了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衔接的配套政策措施。(韩秉志)

重大水利工程保障水安全

重大水利工程是我国水利建设中的大手笔。这些工程着眼于保障国家水安全,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民生的改善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工程需要大投资,去年的投资计划执行全面提速,为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开工重大水利工程”目标超额完成,背后离不开水利及其他部门的大力推进,从扎实的前期工作到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再到切实加强设计、施工质量和安全监管,多措并举,加快了工程开工和建设进度。(张 雪)

职业培训提升农民工技能

努力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既是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战略性举措。为此,国家提出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基本消除新成长劳动力无技能上岗现象。近年来,人社部门及其他部门已实施了一系列职业培训计划,如“春潮行动”“星火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成为农民工提升技能的“及时雨”。(韩秉志)

提高医保补助减少因病致贫

从2016年起,各级财政对居民基本医保的补助标准在2015年的基础上提高40元,达到每人每年420元。在较短的时间内,我国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全民“病有所医”的美好愿望得到初步实现。随着医保制度不断健全,政府投入逐年增加,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权益得到有力保障,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有所减少。(韩秉志)

棚户区改造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棚户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改变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2016年,各地区、各有关方面积极作为、密切配合、攻坚克难,圆满完成棚改年度目标任务,对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拉动扩大有效需求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2016年全国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48.5%,比2015年提高18.6个百分点。(亢 舒)

推广高效灌溉节水又增收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立足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现实,改变着农业传统粗放的用水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为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着强有力的水利支撑。为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目标任务,水利部门从2016年年初就开始周密部署,明确各地年度建设任务,提高前期工作质量,优化项目审批程序、加快审批进度,环环紧扣的扎实工作换来了超额完成任务的成绩。未来,我国农业节水的潜力将被进一步激发,更多的农户将分享到增产增收的喜悦。(张 雪)

防治机动车污染取得成效

加速淘汰黄标车,是机动车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我国已连续7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尽管当前机动车环境管理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切实加强机动车生产、使用、淘汰等全过程环境监管,从行业发展规划、城市公共交通、清洁燃油供应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协调推进“车、油、路”同步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曹红艳)

铁腕治污力度不减

重拳治污是环保四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的保证。“大气十条”实施进入第4年,治气攻坚持续推进,铁腕治污力度不减。“水十条”实施进入新的阶段。实践证明,我国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治理方向是正确的,措施是有效的,进一步增强了我们解决环境问题的信心。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积极作为,补齐环保短板,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环境治理成果。(曹红艳)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积极推进

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有关部门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下,通过分解任务、对接项目、完善标准、指导试点、加强巡查调度以及实地督导等多种措施,积极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各地高度重视管廊建设,不少地方把任务目标作为绩效考核内容,通过统筹推动、规划引领、大力推进PPP模式等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为前提,全力以赴保开工、保进度,同步完成了各自省份年度开工建设任务。(亢 舒)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