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财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3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慧眼识得景泰蓝
双 木

“收藏若无景泰蓝,藏尽天下也枉然”,业界流传的这句话足以证明景泰蓝作品在收藏家眼中的地位。近些年随着市场收藏行情升温,其拍卖价格也是屡创新高。

景泰蓝,俗称“铜胎掐丝珐琅器”,是一种在铜质胎型上用细扁铜丝掐挂各种花纹,再把珐琅质料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关于景泰蓝的起源,业界并无定论。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业界公认的,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工艺成熟并达到了顶峰,使用的珐琅釉多以孔雀蓝为主,“景泰蓝”一词从此诞生。

“春和景明、泰然自若、青出于蓝”,这些词儿十分确切地将景泰蓝的华丽与典雅融合起来。青铜器的气势、丝绸织锦的色彩、瓷器一般明亮润泽的质感……其不仅仅外表亮丽奢华,且出身名门。景泰蓝曾是明、清两代宫廷名贵重器,当年宫廷专设生产景泰蓝的机构,明代由内务府监造局掌管,清代宫廷造办处内专门设有“珐琅作”,专司景泰蓝制作。在当时,景泰蓝是皇家和王府的专用品,寻常百姓家里是见不着的。皇帝偶尔将它作为赠品赏给大臣,王公大臣以家里摆件景泰蓝而炫耀恩宠和尊贵。因此,景泰蓝“比珠宝玉石更珍贵”。

景泰蓝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制作难度上,其制作工艺相当繁复,有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10余道主要工序,如果连小的工序也算上,一件制品要经过108道工序,且全部用手工精制而成。景泰蓝制作工艺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无论是在历代收藏中,还是在当今艺术品市场上,珐琅器向来都被视为贵重之器,备受珍爱。可以说,景泰蓝以明代宣德、景泰两朝的为代表,最具投资收藏价值,无论是从外观还是用料都非常考究;清代初期景泰蓝工艺已闻名天下,大量出口国外,成为海外贵族家庭中的摆设。在康乾时期有很多是仿造“景泰年制”款的,制作精良、风格清秀,也极具收藏价值。但因明清前期景泰蓝,其成品本身就极其有限,都是国宝级的收藏品,很少有私人收藏。

景泰蓝富贵大气,包含了造型艺术、人文艺术等,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如何品鉴取舍是一门大学问。有业内人士指出,远看造型近看花,其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个字来概括。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皿,首先要看是否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其次,看景泰蓝的花纹间隔是否均匀,疏密是否得当,花卉构图是否有章法,鸟兽是否活灵活现,这决定于掐丝;第三,看釉色,釉色过渡是否自然,色调是否和谐,颜色是否鲜亮,华丽的色彩取决于蓝料的配制;第四,镀金色彩是否纯正,辉煌的光泽取决于打磨和镀金。

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市场上的景泰蓝新的多于旧的,在收藏中要加以识别,提防赝品。在器型的选择上应以人物、动物为首,以完整器最好,成对的器物价值会更高一些。另外,在存放中要注意保护景泰蓝的掐丝不被破坏,釉面要完整,不要有碰伤,保持釉面的光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