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徐霞客游记》开篇的第一句话写的是他旅游启程的日期,经考证为公元1613年5月19日,这也成为5月19日“中国旅游日”的由来,徐霞客这位“千古奇人”的探险线路所蕴藏的重要价值可见一斑。
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王东林提交了一份《关于系统保护徐霞客科考线路文化遗存,开展申报世界线性文化遗产研究工作的建议》,随即得到了来自10多个界别46名委员的关注和响应。王东林认为,一些具有重大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极有可能在未来全国性系统调研中被发现,成为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要素。
回忆起重走徐霞客科考线路上的所见所闻,不得不让这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政协委员痛在心头,“这条线路涉及大批自然文化遗产,比如徐霞客在科考时曾到过的岩洞,当地村民将洞中的石头挖出用于焚烧石灰,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这也暴露出相关部门的疏于保护和监管。就在此前,这样一条极具历史价值的线路却几乎从未有过系统的摸底调查,也没有形成专题的文物档案。为了梳理这条跨越21个省份的复杂线路,王东林在不耽误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前后耗费逾两个月时间,共走访超过15个县(市)。
建议提出后,国家文物局回复表示,愿意对徐霞客科考线路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遗等工作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支持;国家旅游局还表示,将落实旅游文化线路等资源的整体保护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资源,开发具备专题性质的旅游产品和线路。
王东林在调研中发现,“徐霞客线路还大范围途经罗霄山脉及湘、桂、滇、黔等地的连片贫困山区,如果能开启这条线路的遗产保护工作,培植文化、旅游产业,相信能带领贫困户们走向富裕”。2016年,王东林带着他的徐霞客科考线路开发建议“升级版”参加两会,提出了将历史线路与扶贫攻坚专项活动相结合的建议。如今,浙江、江西、河南、广西等地已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口扶持沿线贫困地区发展旅游开发。
“趁着寒假,整个农历正月我几乎都在外地调研。”面对总是“忙不完”的工作,王东林仍直言“毫不辛苦”,“什么时候我的提案能派上用场、发挥影响力了,那就是对我履职工作的最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