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现代农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2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沈丘:
保护性耕作显奇效
本报记者 王 伟 通讯员 王向灵 陈玉斌

立春过后,天气渐暖。日前记者在河南省沈丘县留福镇万亩农业高产示范田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留福镇党委书记管爱党告诉记者说:“这是我们推广保护性耕作带来的效果。”

2016年秋天,留福镇宏伟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玉米亩产达到800公斤,让乡亲们羡慕不已。该合作社负责人刘昆透露了高产的窍门:“除了选用优质玉米种外,关键是保护性耕作的功劳。”

刘昆9年前开始尝试保护性耕作,玉米亩产量从2008年的400多公斤逐年提高到800公斤。“保护性耕作省工省力还节肥节水。”对此,刘昆深有体会:“一开始每亩要用复合肥80公斤,现在只要40公斤左右就足够了,光肥料钱就节省了近百元,而且秸秆粉碎还田后,成了土地很好的‘营养餐’,土壤也更松软肥沃。”

据悉,2016年夏,沈丘县已有43万亩农田应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平均每亩增产53.4公斤。

沈丘县农业专家武和平告诉记者,沈丘县力推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也是农业部自2002年起在全国重点推广的一项机械化技术。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技术。它以秸秆覆盖、深松作业、免耕播种和病虫草害防治为核心内容,保墒节水优势明显,可有效降低农业成本,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其作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措施向全球推广。新型农机保护性耕作采用机械化复式作业,一年可减少作业工序2至3道,每亩地节约作业成本30元,还能减少水分蒸发,节省浇地费,提高粮食产量。

一举多得的保护性耕作更能直接带动秸秆还田,培肥地力。2016年秋耕时节,沈丘县财政拨付1200万元,对土地深耕及秸秆还田的地块每亩补助10元,有力促进了秸秆覆盖还田和粉碎还田的技术应用,使全县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110万亩,占总耕作面积的98%。

除了保护性耕作,水肥一体化技术也可以同时实现节水节肥省人工。在依洪种植合作社的生态西瓜棚里,技术人员使用水肥一体化机械设备,只需要设置好所需要的水、肥量,轻轻一按键,机器就会自动进行灌溉施肥。

“水肥一体化具有精准控制、水肥均衡、节水省肥、增产增效等特点,同时可降低农田过量施肥造成的水体污染,尤其适用于设施农业和经济作物。”依洪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粉青说。

如今在沈丘县,越来越多类似的复合型高效农机化作业技术被推广应用,如精量施肥播种机,一次进地可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实现平衡施肥和精量播种,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种子。

沈丘县县长刘国庆说:“复合型绿色环保农机化技术应用既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率,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十三五’期间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藏粮于技’的重要措施,也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