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2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陪伴成长最可贵
□ 苏 墨

不放任自流,也不揠苗助长,不是把爱挂在嘴上,不是把爱放在礼物上,而是精心设计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我是个焦虑而纠结的妈妈。”李春利对我说。怎么会?!在我眼中,她是个非常成功的妈妈:女儿皮皮聪明、漂亮又贴心。不但讲一口流利的英文,钢琴、舞蹈也是一等一的好;5岁时便出演电影《洋妞到我家》,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还在英、法、美、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拿了大奖……

直到读了她这本谈家庭教育的新书——《不别离,我把世界都给你》,才发觉其实优秀生家长也一样会焦虑。因为母爱,她无怨无悔地上下求索、不断尝试,终于和女儿共同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养育、成长之路。“我真的很累,但是我相信每个人都很辛苦,没有谁可以不付出就收获,这也是我要教与孩子的,成功本身就是个痛并快乐的过程。”

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儿,她每天6点起床做营养早餐,送孩子上学。之后的两三个小时,被她称作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光——写作。再之后开始一天的工作,下班便陪皮皮一起学习、阅读……

“中国式的母爱,像水一样向下流淌,无所不至。”17岁的时候,李春利写出了流传至今的名曲《烛光里的妈妈》,她对中国式母爱有着深刻的认识:母爱的内涵不是占有,而是无私付出。为了让孩子学习英语,开阔视野,她没有选择把孩子送出国门,而是请来了世界各地的互惠生;为了让皮皮体验不同的人生,带着皮皮到澳大利亚、新加坡游学。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她和丈夫又和千千万万中国父母不一样,他们警惕中国父母最为常见的汹涌泛滥的爱,努力让爱变成一个细节、一丝眼神、一种默契、一次活动、一餐饮食……李春利对女儿的爱一直宽中有严——不放任自流,也不揠苗助长,不是把爱挂在嘴上,不是把爱放在礼物上,而是精心设计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我不想给家长读者们鸡汤,我想给的是一把喝鸡汤的勺子。”李春利说,她是不完美的妈妈,皮皮也不是完美的孩子,她们在与各国互惠生价值观的碰撞中,探索着爱的尺度和成长的范式。李春利的勺子,也许不适合每一个人,但她寻找勺子的道路却是可以借鉴的。

今年寒假,李春利领着皮皮去云南腾冲旅游,第一站是参观为纪念远征军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而建的国殇墓园。“我们的教育中太缺乏感恩这一课了,我希望孩子能铭记历史,更能感恩为她今天幸福生活付出的每一个人,不止于父母。”李春利说,这是女儿第一次去陵园,小手冷冷的,心里也很害怕,但了解了这段历史后,却被深深地触动。

李春利告诉我,家庭教育就如西天取经一样,她也还在路上。她像每个家长一样焦虑着、纠结着、疲惫着,只是她在每个日常细节中深刻思考,把对孩子的教育融入点点滴滴中去。“我与孩子是彼此的镜子,我们在一同成长。”在这个共同成长过程中,她们享受着过程中的不安、迷茫、辛劳、痛苦,因为坚信只有经历这些,才会收获美好。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