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20日,在赣江之滨,梅岭山麓的南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西北大科技园区发展有限公司”诞生了。说起公司的注册成立,公司总裁助理王云霞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那时正值南昌的炎夏,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她抱着厚厚一摞材料来到南昌经开区工商分局,对“江西北大科技园区发展有限公司”的名字进行核准。紧接着,联系第三方的会计事务所,花了近一周的时间,对注册资本进行验资,并由他们出具了一份验资报告。在拿到验资报告以后,她再次来到南昌经开区工商分局,填写了10余份不同的表格材料,焦急地等待结果。与此同时,她还要赶去质监局(现为市场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填写提交一些重复的表格,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往返奔走,还要缴纳各种工本费和材料费。经过一个月里数十次的奔波,花费三四万元,王云霞终于拿到了“江西北大科技园区发展有限公司”的证照。
王云霞说,几十摄氏度的高温下来回奔波一个月,用比较流行的话说,就是“跑断腿”,那时候觉得自己都要累瘫在地上。所以,后来当她知道,公司扩大业务范围,她需要负责注册成立新公司——江西北大科技园建设有限公司时,她说,“我已经做好了来回奔波几十趟,再‘掉个几斤肉’的准备”。
然而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她有幸搭上了政策的快车。按照国务院部署,2014年3月1日起,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实施,新版营业执照正式启用,工商登记制度其他改革也逐步展开。2014年4月,王云霞来到南昌经开区行政服务中心,在工商分局窗口填写表格、递交材料,5个工作日的时间,近乎“零费用”地拿到了证照。不需要验资报告、不需要多个部门奔波、不需要工本费、甚至连年检费都不用,而这些都是她之前没有享受过的。
宽松的政策环境,激起了大众的创业热情,而近乎“零费用”的注册成本,则让更多的人,将“跃跃欲试”的创业态度化作“真枪实弹”的创业实践。作为一家企业,江西北大科技园享受到了“放管服”改革带给它的便利;而作为一个众创平台,它又恰好见证了“放管服”改革带给创业者们的机遇。据王云霞介绍,近几年随着创业资本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创业浪潮。“仅仅在我们这个平台,已经由前几年的40多家企业通过平台注册,飙升至近200家,这个数量还在持续增长中。”她说。
“江西北大科技园”两家企业诞生背后,不仅仅是企业迈出发展壮大的脚步,更是南昌积极主动“放管服”改革的缩影。据了解,自“放管服”改革以来,南昌经开区在政策范围内,大力拓宽“放”的范围、健全“管”的制度、优化“服”的方式。以“快字当头,先人一步,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辖区企业的认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该区还为重大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加快企业入驻投产步伐,并创造出了“一个工作日领证”的“经开速度”。随着全国商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该区还紧盯企业市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2015年度辖区内2320户企业通过网络监管平台,进行了年度报告公示,接受社会与公众的监督。
“商事注册登记的便利化,使企业与个体户注册数量不断增加,对企业的监管也成为工作中的‘硬骨头’。”南昌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仅2016年,该区新注册企业便达1165户,同比增长38.36%,新注册资本超300亿元,同比增长378.14%,新注册个体1995户,同比增长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