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衡水2月23日电 记者雷汉发、通讯员赵栋报道:去年一年,衡水全市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达到了3.55米,部分区域最大回升量达到7.44米。据衡水水文部门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市深层地下水平均埋深由2015年的68.02米回升到目前的64.47米,该市深层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由于多年超采,华北平原地下水水位年年下降,其中在衡水地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漏斗区,这里每年地面平均沉降5厘米,致使3%至5%的机井报废。2014年国家确定在华北平原进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衡水被确定为试点核心区。该市决定从“节、引、蓄、调、管”五个方面下功夫,通过创新节水机制、引用外来水源、着力建设调蓄工程、调整种植结构、严格控管取用深层地下水等五项措施,破解了地下水超采难题。
记者在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蒋坊乡张城寺头村采访时看到,村民张军给自己种植的两个樱桃西红柿大棚浇水,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40分钟的时间。“原来地下水位低,上水量少,浇一个1亩多地的大棚要1个多小时。现在地下水位升高了,浇水不费事了,两个大棚能一块浇,省工省时又省力。”张军告诉记者。
衡水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一提一补”的农业用水新机制,将“价格杠杆”融合到农业用水之中,让农民算起了“节水账”,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农民原有的种植和灌溉习惯,形成了节水理念。据衡水市桃城区水务局负责同志介绍说,通过“一提一补”,每年农业生产用水节水率达20%。
在积极优化水源结构方面,衡水突出抓好“一限、两禁、五增”:“一限”即划定地下水限采区,限制地下水开采量;“两禁”即划定地下水禁采区禁止开采;在压采项目区禁止新打机井,通过填埋、封存措施,减少地下水开采井4661眼;“五增”即增加岗黄水库引水能力到4.1亿立方米,增加引长江水中线能力到3.1亿立方米,增加引黄河水量能力到2.5亿立方米,增加引卫运河水量能力到0.9亿立方米,增加中水回用能力到14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