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2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小小地票大有“功劳”
本报记者 吴陆牧

地票制度是重庆市通过制度设计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破解城乡建设用地双增长的一大改革试验。所谓“地票”,是指土地权利人自愿将其建设用地按规定复垦为合格的耕地等农用地后,减少建设用地形成在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的建设用地指标。

根据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1月末,重庆市累计交易地票20.2万亩,成交均价稳定在20万元每亩左右。近年来,重庆有超过13万户转户进城的居民自愿提出退出宅基地,户均获得10万元左右的地票收益。

地票改革在重庆历时8年,取得了很大成效。除了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人口转移外,还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市场化通道,探索建立了用地指标市场化配置机制。

据介绍,在重庆已交易的地票中,70%以上来源于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这两个区域在重庆全市发展中承担着生态涵养和生态保护功能,发展导向是引导超载人口转移,实现“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地票的使用,95%以上落在了承担人口、产业集聚功能的都市功能区及城市发展新区。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市场引导形成的这种土地资源配置格局,符合“产业跟着功能定位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人口和产业走”的区域功能开发理念,有利于推进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地票落地充分考虑了市场意愿,提高了城镇规划实施效率。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