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中国品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2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出深闺的“京珐”
图① 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右)为员工讲解“点蓝”的技艺。
图② 技师正在对烧制出来的景泰蓝进行“磨光”。
图③ 顾客在珐琅厂销售大厅选购景泰蓝制品。
图④ 掐丝艺人按照设计好的纹样图纸,将扁丝掐出对应图案,粘在铜胎上。

本报记者 李树贵摄

“京珐”之名缘起北京珐琅厂,也即俗称的景泰蓝。作为全国景泰蓝行业唯一的一家中华老字号,“京珐”堪称命运多舛,最终柳暗花明。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景泰蓝一直都是宫廷文化的代表。它诞生于元朝,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以蓝色为主,故后人多称之为景泰蓝。

自出现那天起,景泰蓝就被雪藏在历朝历代的王公贵族手中,虽然制器兴盛,百姓却知之甚少。至清末战事爆发,达官贵人们举家迁走,工匠们也四散逃离,景泰蓝突然到了生死之际。

幸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抢救政策的支持下,1956年1月,42家私营珐琅厂和当年专为皇家服务的造办处合并组成北京市珐琅厂,景泰蓝终于没有断了传承。

特殊的历史际遇带给了“京珐”不一样的发展之路。与其他老字号不同的是,“京珐”的艰辛并不集中于创新发展,而在于养在深闺无人知。为了让世人了解这一文化瑰宝,1963年,北京市珐琅厂编制了《景泰蓝工艺操作规程》和《工序质量标准》,这也是景泰蓝制作从经验生产迈向标准化生产的开端;1996年6月,由北京工美集团、北京市珐琅厂起草,中国轻工总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景泰蓝工艺品行业标准》正式实施,从此,景泰蓝行业有了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

今天的北京珐琅厂已经建起了自己的博物馆,办起了专门的精品展,还有诸多成熟的品牌建设手段,景泰蓝文化内涵得以放大;为了让产品更接地气,它一改往日以陈设品为主的定位,逐渐将产品范围扩大到室内外建筑装饰工程、商务礼品、收藏品等;随着实体店、网店、拍卖会的全线飘红,今天的“京珐”已经走出深闺,成为又一张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名片。

文/韩 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