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2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诗会亲拙趣多
□ 于 飞

诗词不仅是涂印在纸面上的文字,更成为浸润在岁月里的人生

古人讲“以文会友”,自从婆婆加入了社区诗社,“以诗会亲”,我俩在婆媳关系的基础上,又多了一层诗友关系。

婆婆一直热爱诗词。近两年,她每天都会用手机摘抄一首诗词给我们发短信,后来改成了微信。退休以后,她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唐诗三百首》从头背到尾,并欣然不惧我的抽查。我故意选了一首比较长、自己也不熟悉的《赠卫八处士》让她背,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到“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她居然背诵成功,让我肃然起敬。

社区诗社的成立源于公婆老家所在的社区里有一个诗词发烧友,喜欢收集烟标,并根据烟标上的图画赋诗,曾经自己举办了展览,还出版了烟标诗集。他把社区的老年文青召集起来,组建了一个诗社,还建了一个微信群,每半月发布一个题目,社员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自己的作品,然后由老师在群里逐一点评。

即便离开老家来北京小住,婆婆依然热心参与诗社的活动。有一次老师出了《望月》的题目,婆婆写道“云溶溶,月璨璨。玉人携琴金井阑,只缘惆怅对月仙。姮娥粉黛添不添?玉兔草儿鲜不鲜?露湿桂花蝉声欢。往日虽宠昔时恋,客游瑶池殊未返。只愿作为星与汉,明月当轩形影欢。月如水,弦上喧。”

六十多岁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和训练的老人,不光热爱诗词,还尝试自己去写作,这是多么可贵的初心。虽然我知道婆婆所写与严格意义上的诗词可能还有差距,但仍真心地赞美她,“写得太棒了,有文采、有灵性、有诗情,是真爱!”老师也评价说,婆婆的文字很用心,格律上可以再精进。

老师和我的鼓励激发了婆婆的创作热情。为了尽快补上短板,我在网上买了两本诗词普及读物《怎样用韵》和《诗词格律》送给婆婆。看她每天戴着花镜捧着诗书低声吟诵体味平仄,那神态真是可爱极了。

后来老师又给了新的题目《麻雀》,够冷门。我决定和婆婆撸起袖子一起写,一人一首。我写了一首“雨后雀上柳梢头,啁啾欢鸣不知秋。何堪艳羡鸿鹄远,当下无惧亦无忧。”婆婆受到我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典故的启发,完成了她的作品,“鸟语枝头唤,叽喳蹦跳欢。朝曦啄黍米,暮落宿平安。不羡鸿鹄志,从飞阡陌间。自足知乐趣,屋檐田野边。”老师点评,“两首俱佳,何堪二句,吾不如也”。我们一家笑作一团。

从水仙到冬青,从天宫二号到祖国华诞,婆婆在诗社已经写了将近20首诗作。诗词不仅是涂印在纸面上的文字,更成为浸润在岁月里的人生。因为诗词,婆婆的老年生活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偶得的喜悦。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