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现代农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省衡水市率先推出“一提一补”农业用水机制——
村里人浇地,先算“节水账”
本报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赵 栋
村民在使用“小白龙”对庄稼实行节水灌溉。 (资料图片)

河北省衡水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一提一补”的农业用水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果。“一提一补”将“价格杠杆”融合到农业用水之中,让农民算起了“节水账”,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农民原有的种植和灌溉习惯,形成了节水理念。

衡水市桃城区速流村村民韩志民说:“‘一提一补’这个方法很接地气,符合农村实际。把节水跟我们的自身利益挂钩,现在村里人浇地,要先算‘节水账’。”

据了解,“一提一补”的“一提”,就是用水浇地以电计量水价,用电每千瓦时提高0.3元;“一补”,就是财政部门按用电量每千瓦时补贴0.141元。也就是说,原来每千瓦时电0.6155元,提高电价后,每千瓦时0.9155元。将提高的0.3元和政府补贴的每千瓦时0.141元作为节水调节基金。然后,将节水调节基金按承包地面积平均补贴给农民。

“衡水市属资源型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5.4%。近年来,衡水市地下水超采严重。桃城区经过不断探索,推出了‘一提一补’节水机制。”衡水市桃城区水务局负责同志说,“衡水年用水总量约16亿至18亿立方米,其中超过80%用在了农业上,建立农业节水机制迫在眉睫。据测算,通过‘一提一补’,每年农业生产用水节水率达20%”。

“一提一补”的价格杠杆,让农民尝到了节水的“甜头”。邓庄村姚长胜打着自己的“节水小算盘”:“我们村节水基金补贴每亩34.154元。我家10.2亩地,节水前灌溉用电,每亩70千瓦时,共花费435.54元。节水后每亩用电50千瓦时,加上政府补贴,共花费116.2元,真是越节水越划算。”村民韩志民掰着手指头,算了这样一笔账:假如他和村民张三都种一亩地。韩志民种用水量高的小麦,张三种用水量低的节水作物。一亩地浇一水用去70千瓦时电,这样“一提”就要拿近21元。韩志民的小麦需要浇三水,就要交63元。张三的节水作物只要浇一水,只要“提”21元。这样,两家一共上交84元。这84元再加上国家补贴的近42元,将按亩数平均补贴给他们,两人分别得到近63元。这样一算,种小麦的韩志民基本不赔不赚,种节水作物的张三拿到了42元的补贴。

“一提一补”内含节水竞争机制,实实在在的补贴效益促使农民改变用水观念。在采访中,村民告诉记者,以前“大水漫灌”时,人们不图省水图省事,地边挖开一个口,旁边蹲上抽一袋烟,什么时候水满了什么时候算。现在村民们都在平整土地,挡小埝、隔小畦,还买来百余米长的灌溉用水龙带——“小白龙”引水浇地,不到半小时就浇完一亩地。“现在谁要是再大水漫灌浇地,乡亲们都会笑话他懒,不会过日子。”姚长胜说。

清华大学节水调研组这样总结“一提一补”节水机制:利用了村民的成本计算、道德底线,形成了他们的节水习惯,形成了绿色环保的生产观念。

衡水市委常委、副市长韩立群认为,农业水价改革的核心是把水节约下来,但又不能过多地增加农户的灌溉成本。通过灵活的方式,实现成本虽提但支出总体不增、用水减少但效益增加,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和支持改革的积极性。“提”与“补”,反映到农业生产上,就是农民的种植观念和灌溉习惯发生了改变,就是农民的生产理念发生了变化。

据了解,目前“一提一补”节水激励机制已经在衡水全市推开。下一步,衡水将进行地表水扬水站点的计量,实现地表水在农业方面的精准使用。同时,针对土地流转大户制定特别节水机制,促进其节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