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我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再创历史新高。数据不断被刷新,是巨大消费需求释放的体现。眼下春节刚过,元宵节即将到来,全国各地消费市场表现如何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展开了调查采访,盘点元宵节消费市场
实体商场销售火爆
本报记者 冯其予
2月8日,农历正月十二,北京市王府井新华书店二楼。
记者在这里看到,书架和书架间,不少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或是翻书,或是选购,一片火热景象。在一排小学辅导书的书架旁,记者和一位来自山西大同市的小朋友聊了起来。“我叫庆庆,跟爷爷奶奶来北京姨奶奶家玩,后天就要回去了。”一旁的孩子爷爷告诉记者,他今天带孩子来这里,就是想帮孩子选购几本辅导书,再看看有什么好的课外读物。
“寒假即将结束,开学季即将到来,文化教育市场将成为拉动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内贸信息中心研究分析师柳金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多种因素叠加,让今年的节日消费市场热度不减”。
从往年的情况看,春节期间通常是我国传统消费旺季,消费市场供需两旺。“春节假期后一直到元宵节,仍将是商家重点促销的时期”,柳金平告诉记者,今年的元宵节和西方的情人节时间上比较接近,商家利用这些节日主题促销力度将加大,需求也将集中释放,“预计金银珠宝、电子产品、化妆品等礼品类商品,餐饮、酒店等消费需求扩大,带动消费市场再迎一波小高潮”。
节日主题的叠加,让各大商家不失时机地抓住机会,推出各种促销活动。
春节假日过后,各大购物中心和餐饮企业的销售热度不减。在北京大兴区的荟聚西红门购物中心,二层和三层的多家餐饮店门口,一到饭点儿就排起长龙,叫号的声音此起彼伏。记者节后有一天中午来这里,在地下停车场足足转了20多分钟,才找到一个车位。此外,众多老字号及知名餐饮企业也推出多种外卖传统美食,至今销售火爆。
在多家超市、商场和展馆举办的“年货节”“年货大集”上,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特色商品为市民带来口福。在北京地铁10号线首经贸站附近的一家京客隆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元宵节还有几天,但超市里已早早备好了元宵和汤圆产品。此外,随着跨境电商渠道的拓展,一些进口商品的价格也变得比较合适,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得以满足。
由于许多网店、快递公司正式开工要到元宵节之后,节日期间实体店的销售出现增长,各大商家纷纷抓住时机展开促销。据北京市商务委数据显示,监测的30多家百货企业近3年来首次实现春节期间销售同比正增长。
网购市场活力不减
本报记者 陈 静
随着快递行业在春节后逐渐回归正轨,在每年春节都要遭遇年度波谷的网购市场也开始反弹,今年元宵节,网购市场呈现出蓬勃的活力。
元宵节的时令商品莫过于元宵和汤圆。今年北京的老字号稻香村,首次在网络上销售以往需要早早在门市排队才能买到的速冻元宵,在北京稻香村“京东自营旗舰店”,“石磨元宵五仁口味”“石磨元宵黑芝麻口味”已经上线,只要在每日上午11点前下单,新鲜摇好的元宵当天就能送到,除了元宵之外,还有5种速冻汤圆也在店内销售。来自稻香村的数字显示,今年北京稻香村元宵计划产量210万斤,同比去年增长15%。
线下传统品牌的元宵和汤圆在网上颇受欢迎。截至2月9日中午,湾仔码头的黑芝麻汤圆、思念小小玉黑芝麻汤圆和好利来速冻元宵在淘宝平台上已分别有3277人、2688人和1646人收货。但在老字号之外,消费者们对新鲜口味也颇为好奇,内蒙古通辽的网店卖家“桃七七”今年尝试在网上销售内蒙古传统口味的手工奶豆腐馅儿汤圆,春节后一周已销出近百单,她告诉记者,不少消费者表示,年年都吃黑芝麻山楂馅儿,今年换换口味。
在元宵和汤圆之外,电商平台们也从元宵节就开始了生鲜促销战。京东推出了“闹元宵,鲜团圆”“买一得二”和“99-20”的生鲜专场,从海鲜水产到肉禽蛋品,甚至新鲜蔬菜都在促销范围内。中粮我买网同样打出“生鲜元宵节”“满199减80”的促销口号,生鲜电商在未来一年中的白热化竞争还将继续。
在“吃吃吃”之外,手工DIY也成为消费者今年元宵节的一个新选择。在淘宝平台上搜索“元宵灯笼”,排名前几位的都是卖家提供材料,需要消费者自己回家制作的灯笼,“创意鸡灯笼DIY手工材料包”有3543人收货,“元宵节儿童自制方灯材料包”有1586人收货,“传统兔子灯DIY手工材料包”也有1570人收货,在需要自己折叠、粘贴制作的外壳之外,这些手工灯笼一般还提供包括提杆、电子灯乃至电池等在内的一系列配件。
鼠标点击,手指滑动,网上“买买买”,让今年的元宵节有点不一样。
文化消费渐成风尚
本报记者 李 哲
正月十五闹罢元宵,年才算真正过完。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元宵节浓浓的年味儿和人气甚至超过了除夕和春节。不同于春节“内向”的小家团圆,众人走出家门、热闹起来是“外向”元宵节不同的魅力所在。因此,正月十五成为了百姓文化消费的又一个小高潮,赏花灯、逛庙会必不可少,影院里、剧场中人气十足,冰雪项目则是应景而又时尚的选择。
在北京,东城区“非遗闹元宵”第七届新春非遗庙会、房山区龙门生态园庙会等均打出了“非遗”文化的金字招牌。据悉,元宵节期间,房山区龙门生态园庙会将带来15个展演项目和16个展览项目,精彩纷呈的花会绝活与古琴、雕漆、制香、泥塑、根雕、脸谱等精彩手艺相得益彰。
在深圳,随着元宵节的到来,演出市场一派春意盎然,16台演出先后亮相。其中,有百老汇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有节日期间备受青睐的喜剧表演《乌龙山伯爵》《李茶的姑妈》,深圳交响乐团则带来了大师经典音乐会。
在哈尔滨,正月十五不闹花灯闹冰灯。今年元宵节期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带来了首届“滚冰节”暨元宵节趣味游园活动,突出冰雪元素与特色。在滚冰(谐音“滚病”)节传统习俗基础上,结合滚雪、冰上龙舟、大秧歌等形式,冰雪元素与元宵花灯完美结合。
与春节期间相比,元宵节延续了文化消费的火热态势,但文化旅游这一重头项目恐将回落。
剧场演出成为新宠。1月27日至2月1日,北京市共举办文艺演出325场,吸引观众约18.1万人次,票房达1642.25万元。亲子家庭类群体成为第二大文艺演出消费主体,占据春节期间北京演出观众总人数的17%,76场儿童剧演出共吸引3万人次。
节日旅游经济恐将回落。与春节长假不同,除正常双休日之外,元宵节并无假期,且人们已逐渐回归平日工作节奏。因此,长途出游并不现实,围绕城市的周边短途旅游会有一定的热度。
文化消费的边界正日益模糊,吃住行游购娱,无不选择同文化亲密接触,节日期间的许多消费都离不开“文化+”的影子。在此背景下,一方面群众得以更方便地享受到文化消费;另一方面,众多商家需在创新上多下功夫,更多地挖掘文化的内涵,避免一拥而上、千篇一律。
银联交易提质升级
本报记者 张 忱
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居民消费明显回升,业内人士预计,回暖势头或将持续。中国银联发布的银联网络交易数据显示,银联网络交易金额和笔数分别出现同比增长;除了增速回升之外,提质升级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业内人士分析,消费升级品类受到市场欢迎,近期体验式消费成为热点。消费方式呈现多元化特点,除传统的百货、餐饮消费外,旅游、文化娱乐等体验式消费崛起。
国金证券分析师徐问表示,消费者对新奇特产品的偏好进一步强化,空气净化器、智能电视、VR/AR产品等环保、智能商品成新年亮点。
此外,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也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实体零售企业加强与电商、物流公司的合作,并加强线上推广营销、支持移动支付等方式吸引客户。
长江证券认为,从消费特征来看,线上线下融合程度显著提升。网络订餐等O2O方式显著增加,比如京东年货节酒类、坚果以及生活电器分别实现119%、95%和89%的增长,吉林部分餐饮企业的网上订餐量较平时翻了数倍。
徐问表示,近期高端消费市场复苏,百货业态表现优异。2016年三季度以来,在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国内高端消费出现复苏迹象,作为奢侈品消费重要渠道的百货/购物中心率先反应市场变化。从春节百货销售数据来看,百货业态正延续向好态势。作为全国消费中心的北京,其监测的30余家百货企业近3年来首次实现春节期间销售同比正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消费增速延续自2016年以来改善趋势。从地区来看,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东部及一线城市春节消费增速提升更快,预计发达地区消费会率先复苏,一季度宏观消费数据大概率继续改善。
中金证券预计,2017年实体消费有望继续回暖。考虑到2016年上半年实体渠道消费基数低,预计今年上半年实体消费回暖趋势有望延续。此外,在体验式消费兴起、线上线下获客成本逐步发生逆转以及实体零售商自身积极转型变革等多重因素驱动下,预计“乐经济”“婴童经济”及“家经济”等的后续表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