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城市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2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营造良好的商圈生态
本报记者 王 晋

回顾北京商圈的变迁,中国步行街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商旅文产业联盟主任韩健徽说,北京商圈经历了从“中心三点”到“东拉西扯”、环状节点、多点多极4个发展阶段。上世纪80年代前,北京核心商圈有王府井、西单、前门,它们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也是传统商业中心;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城市格局发生变化,以长安街为中心,商圈向东西延伸,出现了国贸、百盛等新商圈;上世纪90年代,城市发展沿环路扩张,在二三环路的交叉节点出现了宣武门、崇文门、城外城等商圈;2000年以后,随着城市半径扩大,大型住宅区不断出现,商圈呈现多点多极特征,新的业态也开始出现,如购物MALL、奥特莱斯等。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业态不断产生,出现了人口分流、商业分流的态势。商圈发展出现了功能复合化、街区化、立体化、商旅文产业融合化、生态化、品牌化、智慧化的趋势,其中生态化指的是各种业态、商业设施结构更趋合理,所谓“无大店不稳,无小店不活”。韩健徽强调,未来商圈转型应注意协调好几个关系:其一,集中与分散。既要有集中的核心商圈,也要有遍布社区、街道的便民商业和便民设施;其二,线上与线下。引入互联网技术,让购物更便捷,同时引入物流配送体系;其三,高端与大众。既需要国际化的品牌、时尚,也需要接地气的服务大众的体系;其四,地域消费与辐射消费。既要有辐射性强的商圈,也要有服务区域的商圈;其五,综合与特色。既要有综合性、一站式的商圈,也要有特色鲜明的商街;其六,兼顾规模与效益。杜绝商圈盲目做大带来的招商难、同质化等弊端,更重视效益与规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