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一大波高送转预案又在路上。借高送转概念拉升股价,借机减持或增发,长久以来被视为A股炒作套路之一。但记者梳理发现,随着2016年度高送转预案的不断发布,相关个股股价下跌居多,借机减持或增发受到的监管也越来越严。
自去年11月份开始,上市公司陆续公布2016年度股票分红预案,因为可以增强流动性,形成“价格幻觉”,高送转方案受到许多公司青睐。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2月4日,已有66家上市公司公布包含送股、转增方案的分红预案,其中10股送转10股及以上的公司数达60家。
记者梳理发现,自去年11月上市公司开始公布2016年度分红预案至3日收盘,股价下跌的公司数约为40家,高送转预案通常只能拉升一两天的股价,此后股价掉头向下,不少个股跌幅超30%。
杨仲华等业内人士认为,往年高送转预案出来后大多能出现一波上涨行情,近期下跌较多与市场人气相对低迷、监管趋严等因素有关,也与投资者投资理念更加成熟有关。
高送转作为上市公司分红安排,本身无可厚非,但不少上市公司借高送转之机,拉抬股价,趁机恶意减持或增发,就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部分投资者的权益,助长了资本市场的炒作之风。
通常情况下,送转之后的股票除权后价格会下降。如每10股送10股后,除权价格减半。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张远忠说,“当名义价格下降时投资者会认为价格下跌空间减小、上涨空间增加,出现‘价格幻觉’,会更加偏好此类低价股票并给出正溢价”。
有些上市公司正是利用投资者这种心理,在股价有所上升时趁机减持。如,1月18日晚间,和邦生物披露每10股转增10股、送2股、派现0.1元的高送转预案同时,公告控股股东拟在未来6个月根据市场情况,择机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47%。
高送转炒作及其可能伴生的违法违规事项,监管部门已有所关注。近期披露高送转预案的北信源、山东华鹏等上市公司均收到交易所关注函或问询函。其中,高送转是否配合减持、内幕信息的保密情况等成为监管层关注重点。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等业内专家认为,证券业务机构等市场主体也应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风险教育,不应把上市公司的高送转方案与上市公司高盈利或高成长等同起来,引导投资者树立价值投资的理念。
文/新华社记者 许 晟 孙 飞 何晨阳
(据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