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市重点解决用肥市场供需矛盾,做好从养殖场到种植基地若干环节的衔接,不但治理了畜禽养殖污染,同时也开辟了一条农业发展方式转型之路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四川省邛崃市牟礼镇小塘村的微牧农庄。顺着蜿蜒的石板路走进农庄大门,几栋以草垛为顶修建而成的砖房依序排列,客人在院中围坐聊天,钓鱼品茶。“很像农家乐吧?其实距离这里不足两公里就是农庄的养猪场,存栏近千头黑猪,养猪才是我们农庄的‘主业’。”四川微牧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培宁向《经济日报》记者介绍。
的确,整个农庄空气清新、整洁干净,与人们印象中养殖场的脏乱完全不搭边。李培宁告诉记者,从养猪场的蓄粪池到场外的耕地铺设了沼肥输送管网,每隔20米留了一个阀门,方便附近约1000余亩种植基地使用沼肥。场内的蓄粪池容积有1.7万立方米,能容纳养殖场10个月的粪肥。
微牧农庄乃至整个牟礼镇的整洁,与邛崃市两年多来重拳治理养殖污染密不可分。邛崃市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市、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市,年出栏生猪140余万头、禽兔2100万只,常年存栏奶牛9500头。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养殖粪便被肆意排放,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邛崃市农业和林业局农村环境建设科科长任稚告诉记者,一方面是养殖业快速发展,畜禽粪便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却是各类种植业缺乏有机肥料,得不到更好的灌溉。通过深入调研、走访,在政府鼓励、扶持的基础上,一种新职业在邛崃产生了——抽粪工。抽粪工专门把养殖场(户)的沼肥抽运到种植基地浇灌,然后从种植业主那里收取一定报酬。
两年多来,邛崃市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1300余口,大中型沼气工程68座7600立方米,蓄粪池1000余座18万立方米,投入项目资金2200余万元,大大提高了全市养殖场(户)粪污处理、储存能力。此外,建立专业的抽粪合作社,种植户只需要打一个电话,抽粪人员就会把优质的沼肥运到种植基地,并浇灌到位。截至目前,邛崃市已有抽粪合作社19个,抽粪车辆150余辆,从业人员200余人。
通过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殖技术的改进,高质量、符合市场需要的沼肥越来越多;土壤质量不断改善,农产品品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使用沼肥。“2014年以前,我种草莓几乎全用化肥,土壤破坏严重。用上沼肥以后,土壤有机质从2014年的0.5%提升到2016年底的2%。现在我的草莓还获得了有机认证。”邛崃市恒成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朱海东告诉记者,他使用沼肥有两个理由:其一,有专业人员“送肥上门”并完成浇灌,每立方米仅需30元。其二,使用沼肥,不会出现断供。
自2014年4月邛崃市启动养殖污染专项治理以来,当地开展了多项补贴工作。2016年邛崃市实施了四川省级PPP模式推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经项目申报,符合条件的,均可获得每立方米8元的补贴,从而将原本的沼肥使用成本由30元/立方米降至22元/立方米。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申报该项目的种植大户达102户,申报使用沼肥数量达25万立方米,浇灌面积可达5万余亩,通过250万元项目资金的投入,可撬动550万元社会资金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