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汽车业评奖岂能如此泛滥
杨忠阳

评奖的商业化是市场发展的一种产物,本无可厚非。事实上,通过评奖表彰的方式,盘点一年的优秀车型,奖掖先进,鞭挞后进,更好地促进汽车产业新一年的发展,也有其积极意义,但前提是要客观公正、要有水准。如果没有科学的评奖机制,只靠出卖媒体公信力来换取利益,不仅会玷污自己,还会误导社会对这个产业的认识,甚至误导产业发展

“消费者关注年度车型”“2016年度品牌车型”……每到岁末年初,类似的评奖活动就开始在朋友圈疯狂刷屏,颁奖盛典也随之成了各大酒店的一道风景。据媒体报道,每年1月份是汽车业内评奖的高潮,大大小小的奖项几乎每天都在颁发,甚至一天好几场,不少车企代表领奖也是领到手发软。

问题是,如此“泛滥”的评奖究竟有多少含金量?车型评选本是件很严肃的事,不仅要具有科学的评价标准与流程,还需要经过严格的道路测试,才能确保公平公正。然而,眼下尴尬的现实却是,大多数车型评奖都没有任何实际测试项目,完全取决于评委的主观感觉;少数评奖虽能对车辆进行道路测试,但也只是象征性地在某地转个圈,作个秀而已,鲜有认真测试的。况且,在奖项设置上,大多数评选又毫不吝啬地设置几十个奖项,“中奖率”几乎百分之百。试想,这样的评奖,又能有什么公信力和影响力呢!

事实上,因为缺乏公信力和影响力,对这些所谓的年度车型评选,消费者根本不买账,早已沦为汽车圈的自娱自乐,一度被讥讽为“分猪肉”。不过,尽管如此,大多数汽车企业和媒体还是乐此不疲。

为何?常言道:“无利不起早”,双方都有利益诉求而已。就汽车企业而言,原因无外乎有三:一是得奖总比没有好;二是市场公关部门要业绩;三是给媒体捧捧场,能维护媒介关系。于是乎,本该坐在办公室平心静气地盘点去年、筹谋今年的市场部长、公关总监乃至老总们,不得不天南海北地飞。“从去年12月份开始,我就在雾霾中来回奔波领奖,比快递还忙。”一位汽车业界老总有些自嘲地大倒苦水。更有甚者,因频频获奖,而又担心主办方“误会”,国内某汽车企业还专门制定了“领奖等级制”,根据主办方影响力的不同,派不同级别的公司领导出席颁奖仪式。

就媒体而言,之所以如此热衷搞年度车型评选,美其名曰“为了提高在业界的影响力”,实际上是为了笼络住汽车企业这一“广告大户”。上汽通用公关人员就曾吐槽:某款新车一年拿了60多项媒体奖项,其缘由是其生产企业是这些媒体的广告大户;某位副总经理也成为诸多媒体的“人物奖项”得主,因为“他主管媒体广告投放”,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活动主办方的真正“利益诉求”。

评奖的商业化是市场发展的一种产物,本无可厚非。事实上,通过评奖表彰的方式,盘点一年的优秀车型,奖掖先进,鞭挞后进,更好地促进汽车产业新一年的发展,也有其积极意义,但前提是要客观公正、要有水准。如果没有科学的评奖机制,如果只是与利益紧密挂钩,如果无原则地异化为互相吹捧、自娱自乐的圈子活动,就有必要引起人们足够警惕。因为依靠出卖媒体公信力来换取利益,不仅会玷污自己,还会像雾霾一样遮住人们的双眼,误导社会对这个产业的认识,甚至误导产业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