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有其自身规律,城市规划也应尊重规律。城市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从高端到中低端的不同业态相辅相成,方能正常运转。有些生活服务业关系民生保障,是城市多元文化和包容性的体现,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勿“一刀切”堵死
当下,一些大城市在遇到“城市病”时,往往把问题归结于外来人口和低端产业,纷纷采取“以业控人”“以房管人”等措施,将低端产业作为清理对象,被列入疏解范围的主要是一般制造业、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生活服务业等。家具厂、彩钢厂等小工厂污染严重,大型区域性批发市场往往是交通堵点,与城市发展定位不符,确实需要疏解;但也有一些生活服务业关系民生保障,是城市多元文化和包容性的体现,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勿“一刀切”堵死。
在有些城市管理者看来,一些低端产业给人脏乱差的印象,为之付出的管理成本、土地成本与获得的收益不成正比。于是,不少市民发现,家门口的小菜场、小店铺关门大吉,生活顿时不便;从长期来看,低端产业劳动者的缺失,还会导致市民生活成本上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真的不需要部分低端产业吗?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城市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越是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化分工就越细致,唯有如此,人们才能从事自己擅长的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正是餐饮、零售等业态的存在,才让更多人从繁重的家务劳动和生活琐事中解放出来,不必凡事亲力亲为。这一方面促进着社会整体进步,另一方面也带动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活跃、繁荣了经济。城市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从高端到中低端的不同业态相辅相成,方能正常运转。清理某些低端产业,有可能带来基础性生活服务行业供给出现短缺,令居民生活成本上升。对一些初创型中小企业而言,过高的房租、人工等成本更会窒息其发展活力。
可见,高端产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中低端产业的贡献,它们是唇齿相依、共生共荣的关系;只有百业兴旺,才能使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家庭才能和睦、社会才能进步。谁也不可能生活在云端里、真空中,远离吃喝拉撒等日常生活琐事,远离某些所谓的低端产业的服务。
市场经济有其自身规律,城市规划也应尊重规律,否则有可能落得“强扭的瓜不甜”。一些城市盲目走高端化路线,动不动就花重金打造CBD(中央商务区)、金融中心、金街等形象工程,试图吸引高端产业。结果却是高不成低不就,市场不领情,反而生生切断了城市的脉络与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