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7年1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服务业不是去工业化
——着力消除振兴实体经济的误区(二)

本报评论员

这些年,我国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不过,能否以服务业替代制造业,甚至将发展服务经济等同于去工业化?必须明确回答。

服务业较为复杂,一般包括商业、物流,以及金融、保险,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科研和技术服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等。其中,既有实体经济,又有虚拟经济,还有二者融合、延伸和衍生的经济形态。

现代经济的新特点还在于,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能够魔术般地转移利润抑或分配利润,将生产企业的利润“分给”非生产性服务企业,将实体经济领域的利润“转到”虚拟经济领域。我们常常听到企业家抱怨“为银行打工”,企业利润率赶不上银行贷款利率,以至266家制造业企业净利润不敌5家商业银行,均为表象,其背后都是“看不见的手”发挥了很大作用。早些年,往往是生产企业利薄、商业企业利厚;零售商利薄、批发商利厚。现在,电商又集批发、零售为一体,获取了丰厚的商业利润。这也是“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事实上,电商不仅利厚,逐渐替代实体商业,还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占据了市场重要地位。生产企业对于电商常常表现出一种既爱又恨的复杂心态。

我们必须顺应和适应这种新的发展趋势。但可否以服务业来替代制造业呢?回答是否定的。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与电商和传统商业的关系,有着根本性区别,不可类比。新的商业形态尽管发展快、变化多,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替代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也好,生活性服务业也好,无不依托于一个发达的工业体系。比如生产领域的信息服务、设计研发、仓储物流和技术支持服务,都是为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的;生活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也是随着工业化不断推进,社会产品日益丰富,人民基本需求得以满足后才出现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是相互借重、相互倚靠的螺旋式上升;发展服务业,绝对不是、也不应当是去工业化。

许多地方和企业尝到了发展服务业的甜头之后,劲头更足。现在的问题在于,必须让“看得见的手”更好发挥作用。市场经济的盲目性是多方面的。其能够促进一些实体经济加快发展,也容易制造经济泡沫;可以转移或者重新分配利润,但也会造成虚拟经济挤压、侵蚀实体经济的现象,以至形成“虚拟化陷阱”,危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由此看来,运用“看得见的手”来控制和减少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应尽快通过各种调节手段,处理好生产企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千万不能买椟还珠,导致经济空心化。

对于制造业来讲,广大企业既要有自信、有定力,还要以变求变,有效利用“互联网+”提升自己、利用虚拟经济更好服务自己。

我国拥有一个完整工业体系,如果都能实现智能化跃进,所释放出的新动能不可限量!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