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融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漫游斯里兰卡——
这里可以“说走就走”
翟天雪
中国游客在斯里兰卡加勒古城游览。
本报记者 翟天雪摄

在浩瀚的印度洋上,有一座被大自然眷顾的宝岛,它的名字叫作斯里兰卡。这里有珍贵的宝石和飘香世界的红茶;这里有古老而灿烂的文明和众多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是贯穿东西的十字路口,现代与传统在此交汇、融合……

科伦坡的古老与现代,加勒古堡的异域混搭,康提的盛大佛牙节,努瓦拉埃里亚的青翠茶园,亚拉国家公园媲美东非的野生动物……斯里兰卡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旅行者的目光,也成为中国游客非常感兴趣的目的地之一。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前11个月到斯旅游的中国游客约25.2万人次,同比增长26.8%,继续保持斯里兰卡第二大游客来源国地位。

2016年10月份,笔者也把休假旅游目的地定格在了这个素有“印度洋上明珠”之称的美丽国家。

出国旅游,最喜欢“自由行”。线路自己设计、时间自己掌控,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由于斯里兰卡的旅游景点比较分散,且公共交通并不十分发达,笔者和大多数“自由行”游客一样选择了包车。去之前在网上先找好租车公司,将线路、酒店及车辆需求告知对方后付款敲定。斯里兰卡对中国游客实行落地签证。也可以通过网络或中介提前申请签证,一般不超过24小时即可拿到电子签证。加上中国现在已有7个城市可以直飞斯里兰卡,确实方便快捷到可以“说走就走”。

从北京经过7个小时飞行,顺利抵达斯里兰卡班达拉奈克机场,如约见到了举着写有笔者名字的牌子来接站的导游和司机。导游Shane身材高大、皮肤黝黑,讲一口流利的斯式英语。Shane告诉笔者,2009年斯里兰卡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刚开始他的顾客都是欧美和印度游客,近几年随着中国游客不断增多,他签约了中国旅游公司,专门做起了中国“自由行”游客接待业务。他很骄傲地展示了随身携带的一个本子,里面厚厚的留言90%都是中国游客留下的。Shane说,他喜欢中国,更喜欢中国产品,手机、充电宝、衬衫、墨镜,家里的电器,儿子的玩具全是“made in china”,他能熟练地使用微信,知道微博、QQ,并在努力学习中文……

我们在Shane的带领下,8天7夜的旅途充满了惊喜。这片纯朴多彩的土地,以最热情的笑脸迎接着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游客。一路下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中国元素无处不在。随处可见的中文标识、街头巷尾的中餐馆、常常见到的华为专卖店以及出现在各个景点的中国面孔,都在告诉我们虽然中斯两国相隔5000多公里,但交流频繁、友谊深厚。

在第一天入住的酒店,笔者遇到了来自广东的刘婧,她是这家五星级酒店的中国客户经理。刘婧热情地帮我们办理入住并耐心解答问题,让我们这些游客瞬间找到宾至如归的感觉。刘婧在国内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当初被派到这里时还曾有过小小的抱怨,如今除了饮食上仍有些不习惯,这里的生活让她觉得很充实。酒店的中国客人越来越多,如果赶上旅游旺季,她每天都会非常忙碌。“现在中国在斯里兰卡旅游客源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作为酒店唯一的中国员工,我很有众星捧月的感觉呢。”刘婧笑着说。

在锡吉里耶的一家工艺品商店,笔者正和同伴闲逛时突然被一位美丽的斯里兰卡姑娘拉住。原来姑娘是这里的售货员,看到我们的中国面孔,就想让我们教一些常用的中文。笔者也乐于当一回中文老师,从一到十,从百到千,姑娘用计算器按个数字,我们就教一遍相应的中文。先是姑娘一个人学,后来竟聚拢来三个人要学。从商店出来,Shane告诉笔者,因为消费能力强,这些商家最喜欢中国游客。

在马特莱的香料园,年轻的解说员用生涩的中文讲述着各种香料的用途,虽然很多话说得生硬、不连贯,但并不妨碍理解。他说,由于中国游客越来越多,园里急需中文讲解,他毫不犹豫就报了个中文学习班。虽然只学了两个月,但边讲边学,中文提高得非常快。他很自信地告诉笔者,要继续好好学习中文,这样就能争取到更好的工作机会。

明代航海家郑和在下西洋途中曾多次抵达斯里兰卡,并通过多种形式与当地开展贸易,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和书籍等带到这里,换回当地的香料、药材、珠宝等多种货物。如今,记录着这段历史的郑和碑就伫立在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的六号展厅里,无声地讲述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也正见证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日益繁荣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