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姓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托管班”,让人欢喜让人忧
李红光

寒假将至,北京的小学纷纷进入了半天模式,每天只上半天课轻松了孩子,却让家长们叫苦不迭。尤其对于那些平日自己带孩子又要上班的家长来说,更加左右为难,既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在家,又不能天天带着孩子上班,如何安置孩子着实让人头疼。

在这种两难境地,把孩子送到“托管班”成为不少家长的无奈选择。不过,对笔者而言,“送托管”已经由最初的无奈变成了主动选择。

由于家里老人远在外地,实在难以帮衬,因此夫妻二人只能自己硬着头皮带孩子。在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看着周一至周四下午三四点放学、周五半天的课程表,笔者惊诧之余不得不选择送孩子去“托管班”。

每天放学,“托管班”有专人专车到学校门口接孩子,到了“托管班”,有老师带着孩子做作业做练习,怕孩子饿着了,还有加餐。最晚可以待到晚上6点半,这样的时间,足够笔者从容地去接孩子回家。所以,从孩子一上小学,放学之后去“托管班”就成为了固定模式,笔者也由此压力骤减,轻松许多。

其实,像笔者这样平日里送孩子去“托管班”的家长真不少。据孩子讲,他所在的“托管班”现在有十几个小朋友。有时因为特殊原因,笔者需要自己去接孩子,在门口等待的时候,也注意到有五六家不同“托管班”的老师举着牌子接学生。

越来越多的“托管班”出现,再次体现了有需求就有市场。父母下班与孩子放学之间短短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差,催生出了“托管班”市场。

“托管班”填补了家校空当,解决了部分家庭的后顾之忧,受到了像笔者这样的家长欢迎。而且,随着不同的需求变化,“托管班”也在不断升级,比如出现了“一对一”的学科式托管,将接送孩子与课外班相结合,打造出一条龙服务。这类“托管班”价格不菲,却依然很有市场。

但是,就像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托管班”也遭遇了一些质疑和担忧。

由于家长们的初衷只是有人帮忙看孩子,忽视了其他要求,客观上导致了“托管班”的开办门槛不高,大量没有办学资质的、家庭式的“托管班”充斥市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甚至有的卫生条件堪忧,一些不良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从而引发了社会对“托管班”的担忧。

托管并不能“脱管”,需要有关部门不断规范引导,实现良性发展。作为家长,更需要多留个心眼,最好能够实地考察“托管班”的办学条件、食物来源等,谨慎选择。

以笔者为例,在为孩子选择“托管班”时,首先选择比较有规模的培训机构,其次多次参观教室,与老师谈、与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谈,相互建立信任,再就是问清楚食物来源,当一切都符合自己要求时,才敢放心地送孩子去托管。

最近几天,笔者在单位不时遇到有同事带着孩子来上班,彼此相遇,相视苦笑,理解之情溢于言表。笔者因为有托管,暂时还能轻松几天,一旦连“托管班”也放假了,那真的要变成“灾难”了。因此,寻找到一个有质量的短期“托管班”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多方打听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羽毛球短期训练班,虽然每天只是半天的训练,但总好过没有。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说服盼了一个学期放假的孩子接受这样的安排,一番“唇枪舌剑”估计难以避免。

套用一句话“托管班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托管班又是万万不能的”。“托管班”已经深深地融入了笔者的生活,在可以预见的几年里,估计要将托管继续进行下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