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中国电影市场新闻不断,先是张艺谋的大制作电影《长城》上映成为现象级事件,口碑未达预期,舆论互相撕扯,引发对中国电影发展方向的争论。后是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统计,截至2016年12月20日,中国内地银幕总数已达40917块,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两个事件交织在一起,令“吃瓜群众”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前景傻傻看不清楚。银幕数量世界第一,是中国电影多年发展成就的具体展现;与此同时,票房增速放缓、内容制作水准不高、难以满足电影市场日益增长的终端需求,也是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中国电影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是在依赖银幕数量增长等硬性指标的拉动。终端扩容拓展了市场空间,但当银幕数量达到一定基数,其对电影发展的刺激作用会逐渐弱化,粗放型、数量型的增长模式和发展模式遇到“天花板”,质量式、内涵式的方向发展成为必然。
2016年以来,我国电影银幕保持高位增长,已超越美国,但总票房的增长却落在后面,距离美国还有不小差距。高开低走,是描述2016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走势最贴切的词语。具体表现为,重点节假日档期或同比下降或仅微幅增长,全年总票房难达预期;国产片依然重复着青春、爱情、喜剧等,缺乏创意的内容开发引发观众审美疲劳,未出现口碑票房俱佳的电影。当下舆论对《长城》的争论,也集中在是内容故事制胜还是以特效视觉为主打。这依然属于内容范畴的讨论,反映出观众对优质内容的渴求,更反映出当前中国电影的主要矛盾已不是银幕数量不足、而是内容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矛盾,单一乏味的内容创作已无法满足观众多元化的观影需求。
当前,中国主流电影观众的消费热情依然很高,不断涌入的资本力量及新生代观影人群也为中国电影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因此,我们没必要为银幕数量全球第一而沾沾自喜,更无须为票房增速放缓而庸人自扰。作为内容产业,电影的竞争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内容上。既然银幕数量已经世界第一了,就放慢数量扩张的脚步,等等尚未跟上的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