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些惊艳的科技进展
本报记者 佘惠敏

▶ “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示意图。

▼ 在超负荷工作了972天后,我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于2016年7月31日停止工作。 (漫画图)

◀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飞行示意图。

▼ 图为建成启用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本报记者 吴秉泽摄

▲ 引力波相互作用示意图。

▲ 使用中国自主芯片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资料图片)

▲ 我国首颗碳卫星飞行示意图。

▲ 图为行驶中的Uber无人驾驶汽车。

(资料图片)

◀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整装待发。

(资料图片)

时光飞逝,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有哪些令人惊艳的科技进展?

引力波、阿尔法狗、三亲婴儿……这一年的世界科技精彩纷呈;长征五号、太湖之光、量子卫星……这一年的中国科技捷报频传!

爱星空

仰望星空,一直是人类科技不断进步的强劲动力。2016年的星空更是精彩不断!

2016年,最引人注目的科技突破,莫过于人类革命性地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

发现引力波是科学家的百年梦想。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革新了牛顿的经典引力观,提出引力的本质是“时空的弯曲”。1916年,爱因斯坦预言引力的作用以波动的形式传播。100年后,人类才初次捕捉到引力波这美妙的“时空涟漪”。

2016年2月11日,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科学家团队向全世界正式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该引力波由13亿光年之外的两个黑洞合并产生,被LIGO位于汉福德和利文斯顿的两台探测器于2015年9月14日探测到。这一发现是黑洞存在的第一个直接证据,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火箭一直是人类探索星空的利器。这一年里,可回收的火箭探索,开启了火箭技术的新纪元。

2016年4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火箭成功在海洋中的漂浮无人船上着陆,创造了回收火箭的历史。回收和重新利用火箭推进器,将削减太空发射约30%的成本。7月18日,SpaceX成功实现第二次陆上回收火箭。

然而,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9月1日,“猎鹰9”火箭在静态点火测试时爆炸,令SpaceX被迫推迟火星探索计划,“载人龙飞船”的首次载人飞行也被推迟到2018年5月。

2016年也是中国航天的好年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首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之年。

这一年,中国航天事业喜事连连。

长五、长七两款新型火箭都在这一年成功首飞。

长征七号是我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2016年6月25日,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首飞。

2016年11月3日,首飞成功的长征五号火箭更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长征五号是我国体量最大的现役火箭,把我国的火箭箭体结构从过去的3.35米直径,一下子提升到5米直径。它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的火箭运载能力,将让中国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和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分别达到14吨级、25吨级,可与美、俄等航天强国的现役火箭最强运载能力媲美,把中国火箭送入世界主流火箭阵营。中国未来的载人空间站、探月工程三期以及火星探测,都将借助长征五号的巨大推力来实现。

2016年,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任务也取得了胜利。乘坐神舟十一号飞上太空的两名中国宇航员完成了中国迄今最长的太空探索任务,在天宫2号太空实验室工作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2016年8月成功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巩固了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

这一年,中国航天领域的硕果还有不少,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中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12种)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高分三号”……均在2016年成功发射。

2016年,中国还为世界贡献了一个仰望星空的利器——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FAST从预研到建成历时22年,于2016年落成启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爱烧脑

科技总与高智商联系在一起,2016年的科技成果不断突破烧脑极限。

2016年,最烧脑概念无疑是人工智能(AI)。3月,谷歌子公司DeepMind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阿尔法狗)与世界排名第一的围棋大师李世石展开人机围棋大战,以4∶1完胜世界冠军。继人工智能“深蓝”在象棋比赛中战胜人类冠军后,阿尔法狗的获胜再次引起人工智能是否会威胁人类的大讨论。10月,DeepMind的研究人员推出了另一个AI,能够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在伦敦地铁的复杂网络中导航。这个被称为可微分神经计算机的复杂系统,结合了记忆力以及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使得AI更加接近人类执行的任务,例如推理。AI还将机器翻译的正确率提升了大约60%,并帮助物理学家们寻找新的超级材料。这些进步多数由深度学习驱动,而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它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大数据。

人工智能的强悍程度,跟超级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密切相关。2016年6月20日,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公布,使用中国自主芯片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取代曾六连冠的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登上榜首。至此,中国超算上榜总数量也有史以来首次超过美国,名列第一。“神威·太湖之光”的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9.3亿亿次,不仅速度比第二名“天河二号”快出近2倍,效率也提高3倍。更重要的是,与“天河二号”使用英特尔芯片不一样,“神威·太湖之光”使用的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

2016年不仅是人工智能的突破年,也是人工生殖技术的突破年。

人类胚胎发育研究出现里程碑式突破——人类胚胎在实验室中首次超越一周存活13天。5月初,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胚胎实验室主任阿里·布莱文卢、英国剑桥大学生理学教授玛格丽娜·泽尼卡-戈茨带领的研究团队分别在《自然》和《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将人类胚胎在实验室培育时间提升到10天和13天,突破了以前难以超越的7天局限,并让胚胎开始自我组织,形成身体内各个复杂器官组织极早期阶段的结构。如果不是科研伦理规定的实验室胚胎“14天”禁令,这个纪录将不会止步于13天。一旦废止这个禁令,未来会不会出现完全人工培育的婴儿?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三亲试管婴儿”也在2016年有了成功案例,这类使用3个人DNA的辅助生殖技术,能防止婴儿患上由于线粒体缺陷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美国一个团队宣布,世界首个细胞核移植“三父母”婴儿已在2016年4月诞生,手术在未限制“三父母”技术的墨西哥展开。该技术将母亲提供的卵子中有缺陷的DNA剔除,替换上另一名健康女性捐献的卵子DNA,然后和父亲提供的精子合成胚胎。12月,根据科学家们的建议,英国人工授精与胚胎管理局(HFEA)表示,该技术已经具备临床使用的条件,可于2017年开始应用。

在未来世界称霸的,到底将是人工智能?还是人造超人?这个烧脑问题的答案,或许得从2016年说起。

爱生活

现代社会的特点,是各种高新科技以越来越快的转化周期步入寻常百姓家。

红遍全球的智能手机,在2016年又多出一个观看虚拟现实(VR)的功能。今年,VR市场产品众多,有谷歌Daydream View、三星Gear VR,也有中端设备Win10 VR,还有HTC Vive、索尼PlayStation VR以及Oculus Rift等主流产品,国内的小米、华为、乐视等手机厂商也纷纷推出廉价VR盒子。深圳还建立了中国虚拟现实研究所和研发中心、斥资100亿元成立VR投资基金。中外新闻媒体也纷纷购入VR设备,在中国两会、美国大选等关键事件中,引入这种新颖的报道呈现形式。

但智能手机去年也遭遇了尴尬。三星万众期待的旗舰机皇Note7居然爆炸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席卷全球。最终,三星只能宣布全球召回Note7,永久停产停售。

2016年也是无人驾驶飞速发展的一年,经过多年研发和技术积累后,无人驾驶汽车真的上路了。无人驾驶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国内外无论汽车企业,还是像Google和百度等互联网科技公司,都在向无人驾驶领域进军。特斯拉研发了完全自动的无人驾驶系统,而Uber成为了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尝试把无人驾驶汽车提上自己的系统,在匹兹堡尝试了无人驾驶拼车的第一单。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也不甘示弱,在奥迪的新品发布会上,首款采用无人驾驶技术的车型精彩亮相,并将在今年面世。另外,通用汽车也将通过Lyft平台,推出首款无人驾驶汽车。

2016年,科技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娱乐和出行方式,还在环保和气候变化中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

在重度雾霾天气又一次覆盖中国10余个省份之际,去年12月22日发射的我国首颗碳卫星(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搭载了二氧化碳探测仪、云与气溶胶探测仪,不仅可以为温室气体排放、碳核查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还可以观测雾霾。

2016年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记录了南极上空臭氧水平的增加。2000年时,保护地球免受宇宙辐射影响的臭氧层空洞达到史上最高水平,如今已经缩小至388万平方公里。多年之后,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终于开始“修复”了。南极臭氧洞弥合的研究记录表明,接近30年前签署的限制使用氟利昂等产品的协议,已经发挥了作用。

而由近200个国家努力达成的全球气候协议《巴黎协定》,已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中国和美国在这一过程中起了积极作用。这个协定未来将发挥哪些积极影响?也足以令人心生期待。

2016,科技让我们更加爱生活、爱烧脑、爱星空,也让我们更期待着2017年有更多惊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