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7年1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西宜春升级绿色产业
本报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在江西铜鼓县永宁镇钓鱼村,107户农民刚刚和村委会签订协议,将8500亩山林封山育林,成为该县第27个自发封山育林的行政村。截至目前,全县共有7000户农户封山育林49万亩,占全县山林面积的23%。村民王春平告诉记者,这些年,县里鼓励他们借助当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林下养殖,村民再也不用靠“卖木头”过日子了。

铜鼓县村民的选择,是宜春市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写照。宜春坚持守住生态红线,补齐生态经济短板,努力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宜春自古有“赣中粮仓”之誉,向生态要效益,最直接的一条路就是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当地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为重点,建设了一大批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

在农业部认定的100多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中,江西省万载县是唯一一个以有机农业为特色的。三兴镇种植大户陈光晃告诉记者,他家去年流转了1300多亩土地,栽种了芦笋、毛豆、甜玉米、水稻等有机农作物,年产值达400多万元,带动附近100多户农民户均增收7000多元。在万载县,像陈光晃这样从事有机种植的农民有6万多人,全县获得有机认证的农业土壤面积达31万亩,广泛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种养产业循环互补,并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形成了一条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国际大市场的完整产业链,全年有机食品综合产值达25.7亿元。

宜春市通过支持龙头企业、产业大户租赁建设有机绿色基地,以农民土地入股经营合建基地等方式,加快基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目前,该市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130万亩,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达83.1万亩,绿色有机认证产品496个,占全省40%。宜春国家农业科技园、丰城生态硒谷被评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袁州农业园区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试点,率先在全省实现省级园区全覆盖,全市绿色有机产业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

补齐生态经济短板,关键在于构建绿色产业体系。2016年3月,宜春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率先扛着“生态招商”的大旗走进深圳。

让人意外的是,这次被称为江西生态招商的破冰之旅,让宜春市收获了20个生态项目大单,总投资金额达168亿元,涵盖锂电新能源、现代农业、旅游服务业、生物医药、光电能源、电子制造等产业领域。

记者了解到,在2015年以来该市重点推进的220个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重大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就达118个、总投资612.13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由2011年的25%提高到了目前的50%以上。2016年1月至11月,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0亿元,同比增长9.1%。

壮大和发展旅游产业是宜春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宜春市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精心编排北部、东部、中部3条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构建温泉养生、古色禅宗、文化创意、生态观光四大特色旅游品牌。目前在建旅游项目68个,投资规模达512.5亿元。

面对绿色产业发展的迅猛势头,宜春人格外惜绿、小心护绿、全力筑绿。对于抓生态,县区妙招迭出。宜丰县认准一个理:挖一棵树,就补一棵树,实施以“补植复绿”方式修复生态环境策略;奉新县在江西省率先探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工作,探索完善差异化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靖安县推行“河长制”和“树保姆”制度,对潦河进行分段管理,对全县3000多棵珍稀古树名木挂牌保护。

如今的宜春,已成为江西省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示范田,正浓墨重彩地描绘一幅生机勃勃的绿色画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