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城市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厦 门:
添了生命线 生活更安心
本报记者 薛志伟

长长的走廊、整齐的架子,架子上是颜色、粗细不一的各种管线,乍看像是走进了五金店的管线仓库……记者在厦门集美新城集美大道下的综合管廊内看到,这里虽然位于地下,但完全没有阴森潮湿的感觉,管廊内部明亮、干燥、通风透气,成年人可以在里面正常行走,一点也不觉得局促。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黄志华告诉记者,目前集美大道综合管廊5.9公里土建部分已全部完工,里面已经“入住”了220千伏高压电缆、110千伏高压电缆、10千伏电缆、通信缆线、有线电视缆线、交通信号线路以及中水管和给水管等各类管线,实现管线集约化管理和智慧化管理。

“厦门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由来已久。早在2005年建设翔安海底隧道时,厦门就同步配套建设干线综合管廊。2007年开始,又在厦门岛内湖边水库片区结合旧城改造,修建了福建省首条干支线综合管廊,并于2011年、2015年陆续建设集美新城核心区、翔安南部新城综合管廊。”黄志华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目前,厦门市已投入使用干支线综合管廊27.57公里、缆线管廊50.46公里,纳入地下综合管廊的各类市政管线超过300公里。

2015年4月,厦门市被列入国家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厦门市进一步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了“规划有统筹,建设有标准,管理有制度,资金有来源,运营有保障”的模式。

2016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对全国第一批试点综合管廊建设城市进行年度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厦门位居第一。8月,全国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厦门召开,与会专家和领导认为:“厦门已成为全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标杆和示范,为全国综合管廊的发展提供了可示范、可借鉴、可推广的样板。”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经给厦门市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已经实现“零破路”,基本清除“高空蜘蛛网”现象,提升了城市景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赖以正常运行的生命线,直接关乎城市公共安全和市民生活的质量,是一项持续不断的民生工程。”黄志华表示,根据《厦门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十三五”期间,将建成地下综合管廊约70公里,总投资约58亿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