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鸡很快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卖了,算下来能卖两三千块钱。有了这笔钱,今年这年就好过了。”家住福建安溪县虎邱镇美亭村村民廖秀华老人日前对来采访的《经济日报》记者说。
今年68岁的廖秀华是虎邱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记者来到美亭村采访时,廖秀华老人正拄着拐杖,默默地站在家门口,望着妯娌帮忙给鸡喂食。
廖秀华老人告诉记者,家里有一亩多耕地。由于老伴过世,自己又年纪大了,已经干不动笨重的农活。再加上大儿子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小儿子又在外打工,家中没有劳动力耕种,只能把土地以每年1000元的租金流转给大户。全家7口人几乎全靠小儿子一人养活。2015年,廖秀华一家人均收入只有2600元左右。
安溪县虎邱镇副镇长陈智锋告诉记者,在虎邱镇,像廖秀华老人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95户,贫困人口797人。在开展精准扶贫中,虎邱镇对贫困户进行细致分类甄别,最终确认有100多户贫困户尚有劳动能力,可以在政府的帮助引导自力更生,实现脱贫。廖秀华老人一家,被列入了尚有劳动能力一类的帮扶范围。
陈智锋说,镇里在调研中了解到,虎邱镇村民一直有饲养家禽家畜的习惯,外地游客到虎邱镇旅游时也乐于购买当地的土鸡土鸭。不过,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而且没有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村民的养殖规模一般都不大,对养殖的商机也没有重视。对此,虎邱镇决定帮助贫困户和广大村民改变思路,把发展家庭作坊式的养殖业作为帮助贫困户脱贫的抓手。
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虎邱镇依托农业合作社的专业技术资源,推广帮助贫困户发展“建场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防疫+销售”的禽畜养殖产销一体化帮扶模式,统一向有能力养殖鸡或猪的贫困户无偿提供种苗。
今年以来,虎邱镇与各挂钩帮扶单位共同出资,为近8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建起了养鸡棚,并提供鸡苗,已投入近30万元。“我们计划让每个贫困户的养殖规模达到100只左右,不过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为确保鸡苗的成活率,我们初期给每户投放的鸡苗在25至50只不等。”陈智锋说,目前,全镇已经为贫困户投放鸡苗近3000只。
在首轮鸡苗投放中,廖秀华老人分得30只鸡苗。“政府给的都是一个多月大的鸡苗,很好养活。这要是自己去市场上买,一只鸡苗得花20块钱呢。”廖秀华说,自己虽然腿脚不灵了,但养鸡养鸭不是什么重活,而且村里的亲戚和邻居也会帮忙照看,“总体上没啥太大困难”。
为了帮助贫困户更好地进行科学饲养,虎邱镇还通过“技术指导+防疫”解决养管问题。陈智锋告诉记者,虎邱镇以茶校师资为技术支撑,同时由政府聘请两名退休兽医,组建镇级专业技术指导小组,定期分批深入各村各贫困户开展点对点技术指导。
“入冬以后,天气逐渐转冷,我们根据兽医的建议,政府掏钱,帮助贫困户在鸡棚外加装帘布,以遮风保温。”陈智锋说。
记者了解到,虎邱镇还专门印制了一批种养殖技术服务卡,发放到贫困户和普通村民家中,方便技术组对种养产业的生产跟进,方便种养对象的技术询问。
鸡棚建起来了,鸡苗也分到了贫困户手中,贫困户的家庭作坊式养殖业算是开了个好头。可问题是,如何让这些“扶贫鸡”卖出好价钱,让贫困户在家禽家畜养殖中真正受益?
陈智锋告诉记者,为了帮助村民解决销售渠道,虎邱镇对接镇区特产专卖店、禾康好农销售点、镇区餐饮店等多个网点,由各村指定一名村干部负责配送或销售网点上门收购,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解决后顾之忧。
陈智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些投放的鸡苗经农户饲养3至4个月便可上市销售,群众零卖每只在100元左右,按统一收购价80元,每只净赚30至40元左右,每户养殖3个周期一年可增加收入4500元至6000元。
“以后贫困户的养殖能力增强了,如果达到我们设想的每个养殖周期的养殖规模100只的目标,一年3个周期下来就可以增收1万多块钱了。”陈智锋说。
陈智锋表示,今年虎邱镇第一批投放的鸡苗过年前都会成熟,由于正是销售旺季,销售不成问题;第二批投放鸡苗将于明年二三月份成熟,如果到时这些销售平台不能及时消化成熟鸡苗,虎邱镇将组织人员与扶贫挂钩单位以及周边企事业单位联系对接,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家鸡。
安溪县县长刘林霜告诉记者,脱贫攻坚是安溪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重大政治任务。目前,除了虎邱镇,安溪县其他乡镇也在积极探索形成诸多行之有效的帮扶模式。
例如,安溪县尚卿乡探索“电商协会+企业+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帮助贫困户学技术、开网店、做物流,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龙门镇将易地搬迁贫困户集中安置,并在安置点设置鞋业加工点,解决贫困户住房、上学、就业等相关问题,打造贫困户“幸福庭院”;蓬莱镇实施“村村有慈善会”工程,多方筹集善款,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等。
刘林霜表示,安溪县每年将增加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同时,还将持续抓好帮扶项目的跟踪、推进,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