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融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2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出席第十五届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论坛嘉宾指出——
企业“走出去”服务“跟上去”
本报记者 禹 洋

“国际产能合作是继‘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倡议之后,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提出的又一重要倡议,旨在把中国的优质产能和优势装备同发达国家的关键技术和先进装备结合起来,同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需求对接起来,是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共赢之举。”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说。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国际产能合作步伐也越走越快、越走越好。目前,国际产能合作已经形成了以周边国家为“主轴”,以非洲、中东和中东欧国家为“西翼”,以拉美国家为“东翼”的“一轴两翼”布局。其中,印尼雅万高铁、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和埃塞俄比亚公路网等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已经取得早期收获。“在铁路、航天、核电等重点领域,我们实现了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的历史性突破,在钢铁、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开启了优质产能规模化向外转移的先河。”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曹卫洲说。

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3%,“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遍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10.8%,每年新签合同额突破了2000亿美元。然而,在这些耀眼的数字背后,“走出去”的企业也有自身的苦恼。

“这些年在海外开拓市场,我觉得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是‘孤独感’。”中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凌志认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融资方式,中国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模式相对单一,主要是以法人担保为主,但在以PPP模式为主的海外投资中,项目投资是主体,这让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感到“孤单”。二是配套服务,很多“走出去”的企业都因为不熟悉目标市场的投资环境和规则吃过亏,制造业“走出去”了,但金融、咨询、法律、环保等相关服务没出去,企业单打独斗,很容易栽跟头。“律所、咨询公司、金融机构等专业性服务企业如果能够跟制造业企业一起‘走出去’,共同探讨和解决市场环境、项目融资、PPP模式涉及的法律和规则等问题,‘走出去’的企业会更有自信。”赵凌志说。

国家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副司长吴红亮表示,在融资方面,发改委等相关机构正在推动设立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相结合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中国和拉美、中国和非洲、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多边产业基金已经成立,目前最大的基金总规模为1300亿美元,能够起到有效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国际产能合作重大项目的作用。同时,以投资便利化和风险防控为核心的保障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国内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对外商签投资保护协定,推进保护措施和防控体系建设,发布国别风险评估报告,为“走出去”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