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知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底牌硬才能底气足
柯 芰

气候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解决气候问题、监测碳排放也是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的问题。

早在1992年,世界各国即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旨在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上以防止人类活动严重干扰气候系统。去年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历史性气候协议,成为人类保护地球战斗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数次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大会,都显示出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认同,气候变化问题已超越地缘政治成为关系人类命运的重要议题。但与此同时,在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具体行动方面,各国仍存在分歧。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提高行动力度上意愿较弱,也颇有将过多的减排压力转移给发展中国家的嫌疑。

其实碳排放的谈判,涉及每个国家的发展权,其公平性对于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我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国科学家通过获得中国碳排放参数进行核算,发现中国碳排放被国外研究机构长期高估10%至15%。重新核算后的中国碳排放在2000年至2013年间比原先估计少106亿吨二氧化碳,减排空间可增加25%至70%!这对中国碳减排强度影响不大,但可大幅降低中国的累计排放量。

要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公平的话语权,中国需要过硬的底牌。而要实现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续发展,促进各个国家在减排的具体落实行动上达成共识,尽早达成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世界也需要一张明晰的底牌。那就是要摸清全球的碳收支状况,达到《巴厘路线图》的“三可”量化减排目标(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和相应的计量方法,拿出切实可行的测量方法和技术,为全球碳循环的研究提供可信的数据支持。

此次发射的碳卫星可以通过空间观测手段,完成对全球和区域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测量,以提高人类对全球碳循环过程的理论认识,改进气候变化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和稳定性。这不但有助于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认清自己的责任,也有助于解决当今碳循环科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准确获取二氧化碳通量信息。

未来,碳卫星数据将加载到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除了向国内各类用户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外,还将通过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发布专题报告。在国际合作方面,将向地球观测组织(GEO)共享,作为中国对GEO的实质贡献,通过中欧“龙计划”合作将与欧空局开展深度研究。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我国已经作出不懈努力,并取得巨大成果。我国通过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碳汇等手段,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此次我国研制并发射碳卫星,对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动态监测,进而给出全球碳分布数据,不仅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积极行动,而且也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可以说,未来不管在谈判桌上,还是在行动落实上,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底牌硬,底气足。

而要让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底气充足,需要在科学上摸索,比如形成多卫星联合观测,进一步实现对外开放,数据共享;更需要各个国家,特别是大国的责任担当和积极行动,切实承担起减排重任,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应有的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