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绿色指标再造生态新图景
本报记者 曹红艳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的行动紧锣密鼓。近日,在第十二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上,各方专家与官员聚焦近年来环境治理与政策落地的热点与难点,给出了新的思考与方案。

“我们要从思想上、行动上进一步认识到绿色指标在‘十三五’规划指标中的权重。”环保部总工程师刘华提出,按照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要求,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这个目标,首先要健全机制,多元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机制平台的协调作用,推动制定和实施跨部门生态保护政策措施,协调相关部门加大生态保护投入。其次要科学布局绿色发展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加强生态保护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完善生态调查评估、监测预警、风险防范等管理技术体系。

刘华强调,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离不开社会联动,协同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绿色转型,要发挥社会组织的引导、监督作用,强化企业保护生态的主体责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合力。

“工业绿色发展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既有利于补齐绿色发展短板、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工信部节能司司长高云虎说。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绿色制造产业快速崛起,工业能效和水效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8%,实现节能量6.9亿吨标煤,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6.7%。伴随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大范围示范推广,实现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在“十二五”期间分别累计下降32.5%、20.3%、16.5%、19.4%。

高云虎强调,“十三五”期间,要围绕节能环保及新能源装备、电动汽车等,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加大绿色设计技术、绿色工艺与装备等领域共性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同时,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健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标准体系。

此外,将引导和鼓励广大企业依托“一带一路”推进国际合作,实施绿色制造产业“走出去”工程,推动在沿线国家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示范项目,加强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与产业等方面合作。

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石秋池提出,以流域为单元控制水污染成为当务之急。他认为,流域统筹控制水污染需要做好以下设计,一是用水量和排污量的综合管理,二是上下游的统筹管理,三是建立一定的协调议事平台,这个平台既要能够反映保护流域水资源、控制污染的总体要求,还要能够沟通流域内相关区域之间的不同诉求信息,协调解决上下游之间的矛盾。“目前我们国家在各个流域都设立了流域水资源委员会和流域水污染保护局,可以将这些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管理职责更多地赋予这些机构,从而实现流域污染防治的目标。”石秋池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