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创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乡创业人数越来越多、涉及领域越来越广——
农村创客演绎别样精彩
本报记者 乔金亮



图① 山东广饶县大王镇的绿色蔬菜生态园里,菜农在采收蔬菜。当地对返乡创业农民进行种植培训,大大降低了蔬菜发病率。

图② 江西省永丰县中西山村返乡创业的邹声达、张美凤夫妇开设的百合加工厂,解决了当地近百人的就业岗位。

图③ 1985年出生的何培雄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扎根黑龙江农垦红卫农场,成立了创新工作室,成功研发了农业植保多旋翼无人机。图为无人机喷洒农药作业现场。

本报记者 乔金亮摄

“截至目前,各类人员返乡创业累计人数已达570多万,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到了450万人,约占农民工总数的2%。近5年返乡创业人数增幅均保持在两位数。”12月初,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向社会公布了我国农村创业创新的最新进展。

昔日“东南飞”,如今“凤还巢”。过去,农民工“一人打工、致富一家”;而今,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一方”。农民工等群体返乡创业人数越来越多、领域越来越广,起点也越来越高。针对农村返乡创业的一系列痛点,有关部门日前出台了政策大礼包,农村创新创业即将开启新局面。

创业热潮持续涌动

以创业带就业,既是聚集农村资源要素的有效手段,也是激发农民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的有效途径

农民和大学生已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人数最多、潜力最大、需求最旺的重要群体。有关部门对农民、海归人员、大学生和军人问卷调查表明,同样有5000元,农民创业创新的倾向最高。农村返乡创业者大都有5至8年的打工经历,创业年龄一般在30至40岁之间,历经磨练,阅历丰富,有创业的潜在动力和能力。出身农村的大学生在产业融合和利用互联网平台方面有不少优势。

“当初谁也没料到,短短3年间,小两口竟然能让百合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Q版上市。”谈及邹声达、张美凤夫妇,江西省永丰县中西山村的百合种植户都竖起大拇指。中西山村是有名的百合专业村,过去百合主要以鲜销为主,村民坐等客商上门,优质百合长期每公斤只能卖几元钱。

“90后”的邹声达是村里百合种植大户邹先佼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找到了高薪工作。妻子张美凤毕业后取得高级注册会计师资格,是一家知名企业的审计师。2014年,夫妻二人毅然从上海辞职回家,办起了生态农业公司。

“村里的龙牙百合有较高的药食价值,市场前景好。”他们以电商作为突破口,在多个电商平台开设了门店,把村里的百合卖出了高价,全村的百合种植户纷纷要求加盟,解决了300多种植户的销售之忧。

此后,邹声达夫妇因势利导,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起2000多亩百合种植基地,先后建立鲜百合冷藏库,引进大型烘干房和百合粉加工设备,开发百合干、百合粉等新产品,小作坊逐步成长为现代化农业企业。今年9月,公司成功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市。目前公司生产的百合产品在沿海省份热销,并出口东南亚。创业的成功还为村里近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他们农忙时跟着小两口种百合,农闲时就到百合加工厂打工。

放眼全国,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全国返乡创业农民工创办小微企业23.7万家,为农民人均收入提供了35%的份额。据统计,每个创业者平均带动3.8人直接就业。以创业带就业,既是聚集农村资源要素的有效手段,也是激发农民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的有效途径。返乡农民工创业不仅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还带动了当地农民素质提高和观念更新。

今年以来,农业部通过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推进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民创业格局。按照有关规划,今年农业部将培养2000名农民创业创新辅导师,培育1万名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对1.3万名现代青年农场主开展精准培育,对1.77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进行示范培训。

为农村注入创新要素

大部分农村创业项目或与三产相融合,或与网络营销相结合,有效推动农业生产模式创新

选择什么项目、采用何种方式,这是返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返乡创业要取得成功,既要根据自身条件、能力发挥好自身优势,更要和农业农村发展的大趋势相结合。”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程新元表示,如今,返乡创业的领域已经从传统的种养产业不断向新品种种养、新技术开发、新模式拓展,进而延伸到新兴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基本涵盖了种养加、产供销的农业全产业链。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人群中,80%以上从事一二三产业融合创业,54.3%的返乡创业者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了解市场信息、政策法规并进行营销推广。他们通过领办、创办新的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与农民进行各种联合合作方式,运用信息化技术搞创业。

“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浙江省农业部门的调查显示,目前传统单一的种养类创业项目只占总数的15%左右。大部分农村创业项目或与三产相融合,或与网络营销相结合,注重体现生态循环理念,有效推动农业生产模式创新,成功率也比一般领域高。调研显示,这些创业者中“80后”占78%,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占到一半以上。年纪轻、学历高是浙江大学生农业创业者的两个典型标签。

不同于传统农民的老龄化,返乡创业的农民以中青年居多。从全国来看,返乡创业者也以“70后”“80后”为主。在农民创业群体中,农村青年数量多、干劲足、能吃苦、敢拼搏,他们中很多人懂经营、有技术、会管理,有一定资金、经验和人脉积累,创业意愿强烈。

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农村出现了“三留守”、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支持返乡创业创新,有利于解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也是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的一剂良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来明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促进农村发展的新动力。与前些年农民工返乡搞传统大田种植不同,如今创业更趋向于全产业链,在中西部地区尤其如此。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认为,要引导返乡下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禀赋,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渠道,开发农业农村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鼓励返乡下乡人员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创办领办家庭农场林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打破瓶颈正当时

国家明确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在财政支持、用水用地政策、技术支持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举措

在记者以往对农村创业者的采访中,各地普遍反映一些地方对扶持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政策的效应没有得到应有发挥;尽管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村“双创”的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但一些新办企业并不清楚自己可减免或已减免哪些税费;一些地方对政策的解读和宣传不够,创业农民对优惠内容不熟悉、对操作流程不明白,导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扶持。

国务院办公厅在去年6月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下发了指导文件,去年12月对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下发了文件。以往,国家针对返乡下乡创业的支持政策并不少,但常散见在各个文件中。今年11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文件,把过去散见在各个文件中对返乡创业的支持政策汇集起来,明确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在财政支持、金融支持、用水用地政策、保险、技术支持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举措。

返乡创业人员反映最多的就是融资难、贷款贵。尽管在企业融资方面想了不少办法,但由于农民创业尚未树立起自己的信誉和知名度,吸引投资和融资能力差。大部分返乡创业者都是持自有资金投资创业,影响了创业的积极性。

“文件要求建立返乡下乡人员信用评价体系,开发与他们创业创新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并且探索运用农业机具和农业设施抵押担保。”宗锦耀说,这是一个政策大礼包,有助于推动创业贷款瓶颈的破解。

河北省针对有创业要求、具备一定创业条件但缺乏创业资金的农民工等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最高额度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的,由财政给予贴息。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办的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返乡下乡人员创业时离不开租地、租房,用地难题也是一大瓶颈。今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英俊镇胡家村青年农民卜睿就面临着设施农用地备案难的问题。她说,黑猪市场供不应求,养殖规模急需扩大。因规模化养殖属设施农业,设施农业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审批手续,但备案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最新政策在土地方面给了百万创业者强有力的支持。”宗锦耀说,国家鼓励返乡创业者以入股、合作、租赁等形式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发展农业产业,还可以依托自有和闲置农房院落发展农家乐,允许返乡下乡人员和当地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