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近日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台了实施意见,并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责任分工。根据实施意见,江西省将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到2020年,努力促进6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意见提出,加快南昌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支持赣州市、九江市加快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研究。加快拓展特大镇功能,赋予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
产城融合,让农民安心进城
兴国县的张泉在赣州市章贡区工作5年了,在刚刚结束的2016赣州市中心城区公租房摇号中,他幸运地成为一套二居室的“主人”。看着榜单上的名字,张泉乐得合不拢嘴:“尽管只有60来平方米,但终于告别了工地板房,有城里人的感觉了。”在这次公租房配租中,像张泉一样即将住上公租房的进城农民还有5000余人。
目前,江西省务工人员总数近800万人,其中30%在省内就业。但由于历史和体制因素,省内就业的农民工虽然逐步成为产业工人,却难以成为真正的城镇居民,无法享有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仍处于“半市民化”状态。
新型城镇化,关键是要让农民进城能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近年来,江西省以规划为引领,依托中心城市和重点县城,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城镇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不断提高,一个个规划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的宜业宜居城市正在崛起,一大批当地农民和张泉一样实现了城市梦。
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5年,江西城镇人口从1149万增加到2357万,净增1208万人;全省城镇化率从27.69%上升到51.62%。与此同时,城镇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截至“十二五”末,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沪昆沿线城镇发展带、京九沿线城镇发展带及南昌大都市区、赣州都市区、九江都市区正在加快建设,总人口达1980万,占全省城镇总人口的82.5%,“一群两带三区”的城镇布局主骨架已初步形成。
江西省将进一步推进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到2020年,努力促进6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与此同时,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保障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
城市建设,让生活更美好
“拿到补助款后,付完一套小3房的首付,还能剩下几万块钱。”日前,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姚衙前地块的棚改户郭大爷一边看着工作人员确认房屋面积,一边盘算着怎么用好补偿款。今年77岁的郭大爷在姚衙前居住了40年,一家四口挤在一个小平房内,居住环境条件差,生活上也多有不便。如今棚改政策落实,郭大爷立马签订了棚改协议,选择了货币安置。目前,他家已完成私房测绘丈量,每平方米至少能补得6700元。
2016年,章贡区实施了棚户区和城中村综合改造项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PPP项目等40个新型城镇化攻坚项目,预计总投资255.46亿元。该区坚持以人为核心、让利于民的政策,让居民通过新型城镇化攻坚战享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获得感。
围绕实现约270万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目标,江西实施棚户区改造行动计划和城镇旧房改造工程,将棚户区改造政策支持范围扩大到镇。
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土地怎么用、城市怎么建?江西提出,围绕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全面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流转。
江西省明确,鼓励国开行江西省分行、农发行江西省分行创新信贷模式和产品,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江西省城镇化建设基金;推动建设主体企业资产证券化,拓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直接融资渠道。
城乡统筹,激发小城镇活力
专家认为,在人口转移过程中,与大中城市和县城相比,在小城镇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居住,门槛低、转移成本小、消费成本低,更易被农民接受。
近年来,江西省出台《关于加快百强中心镇建设推进镇村联动发展的意见》等,兴起了各地加快城乡统筹、镇村联动建设的热潮。在中心镇的规划中,学校、卫生院、敬老院、文化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农贸市场,都有了各自的位置。小城镇向上衔接城市,向下带动农村,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城市网络体系,为城乡一体化注入强大动力。
在高安,石脑镇是百强中心镇,2000多亩的工业小区吸引了众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随着人气的聚集,石脑镇又投入1亿多元用于城建项目,并对集镇街道进行亮化、美化、绿化,现在集镇常住人口比三年前翻了两倍。
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江西提出,将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开展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情况排查,实施未达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善污泥处理设施,2018年前全面完成县城公共供水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同时,加快拓展特大镇功能,赋予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当地政府安排适当用地指标用于特大镇发展。
江西省还将科学整合乡镇行政建制,在有条件和需求的中心村建设小学、幼儿园、金融网点和公交站台,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实施有条件的城市周边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