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年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克服短视 银企共赢
——访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
本报记者 钱箐旎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企业杠杆率高企,企业信贷风险上升,部分银行惜贷、压贷现象有所上升。面对一些企业蓄意破产、划转剥离资产等恶意逃废债务行为,银行倾向于停止对高风险企业的信贷支持。此外,在区域经济风险逐步累积时,地方政府的介入又让银企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降低企业杠杆率、缓解企业债务困境、稳妥退出“僵尸企业”,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中之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缓解紧张的银企关系,构建健康良好可持续的银企共赢关系。

“‘短视’是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特点之一,面对企业信用状况恶化的客观环境,商业银行提高授信条件、抬高授信门槛,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选择。正因如此,要建立更为合理的金融结构,需要期限更长的资金作为银行信贷的补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通过拓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渠道、推动建立债权人委员会来提高债务重组的效率等,缓解银行风险控制上的“短视”问题。

以债权人委员会为例,曾刚表示,债委会要更好地发挥在去杠杆方面的作用,应把重点放到中长期,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债权人短期利益最大化。债委会的工作开展应把握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将债务重组作为推动供给侧改革的一种手段,在目标企业选择以及相关方案设计上,充分结合去杠杆等总体任务,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相适应,在化解中长期金融风险的同时,促进企业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的完善。

曾刚表示,通过债委会来指导企业有序地开展金融债务重组、稳妥退出“僵尸企业”,帮扶暂时有困难的优质企业走出困境,可以在保障债权人利益的同时,实现长远发展。

此外,在企业本身偿债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债委会可以统一各债权银行行动,避免因单个银行抽贷,而引发多个银行集体抽贷的现象,进而导致一些本来经营前景还存在,只是资金比较紧张的企业出现不得不终止经营的情况,最后出现银企双输的格局。

曾刚强调,无论是哪种措施,都不能违背银行业的本质,否则会加大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只有维护好金融秩序,才能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