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重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福建持之以恒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本报记者 陈 煜
图① 厦门天竺山脚下薰草园一角。良好的生态带动了观光旅游,也让种植者获得收益。

图② 近年来,福建展开小流域治理攻坚战,小流域生态得到保护和修复。图为经整治后的厦门海沧过云溪上游段。本报记者 陈 煜摄

生态环境是福建的骄傲!这里的山很绿,森林覆盖率达65.95%,连续37年领跑全国;这里的水很清,12条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为97.8%,一至三类水质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这里的空气可以让人任性深呼吸,所有设区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5%。福建因此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水、空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

福建的好生态,既是大自然的恩赐,更得益于全省上下10多年持之以恒的呵护,从生态省到生态文明示范区,再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

从“督企”转为“督政”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一场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围绕绿色发展理念,福建省委、省政府做好顶层设计、战略部署,在全国率先探索监管由“督企”向“督政”转变。

“以往抓环保,总是把目光更多对准污染企业,忽略了政府和部门。”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说,通过创新机制,由“督企”变为“督政”,抓住了环境问题治理的“牛鼻子”,真正让地方政府做好“守山人”,看好“责任田”。

早在2010年,福建省就开始实行环保“一岗双责”,提出“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对各级政府和40多个省直部门提出环保监督职责,并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

从2014年开始,福建又建立了季度环保督察制度,把各设区市的环境问题纳入省政府季度经济分析会主要内容,每季度选择一项突出环境问题进行全省通报,省政府领导现场点评,并提出整改要求,省政府督察室跟踪督办,让环保不力的地方官员“脸红冒汗”。由于减排不力,近年来,全省9个设区市政府、53个县(市、区)政府的负责人先后被约谈,7个县(市、区)和1个集团遭区域限批。2015年,环保工作在地方官员绩效考核中的比重由2%提升到10%。

开启第三方治污模式

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有先行先试的胆识。

地处南平市延平区的炉下镇和太平镇是库区移民重镇,当地长期以来把养猪作为移民的致富项目,几乎家家有猪场、户户上规模。然而,长此以往,造成猪粪乱排、污水横流,污染了流经两镇后汇入闽江的南坪溪与杜溪。

2014年,福建省开启第三方治污模式,以治理生猪养殖污染为目标,引进正大欧瑞信公司进驻延平区。当地政府按养殖场面积向养猪户每平方米每月收费2元,一部分交公司购买治污服务,一部分留底作监督保障。

正大欧瑞信公司董事长李建飞介绍,公司用收取的这笔钱在南坪溪逐级建设了近30个小型集中污水处理点,既节约逐户收集的成本,又避免了二次污染,发挥出生物菌的高效处理能力,效果非常好。如今,南平溪流域周边的绿色植物逐步恢复原生态,溪水渐趋清澈。

去年底,南平第三方治污模式被福建省政府认可并发文在全省推广。省里还出台了《福建省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泉州、三明等地的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及开发区、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和政府购买环境治理服务等领域展开试点,全面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

探索发展绿色经济

在福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正转为吸引新兴产业、高端人力、项目资金的强大磁场,成为全省百姓共享的福利。

泉州南安号称“石材之乡”。然而,每年近300万吨的废弃碎石、石粉污染,一度让南安人寝食难安。面对发展带来的问题,南安做好循环经济文章,通过技术创新不但把边角料“吃干榨尽”,还与文创结合,将下脚料变成艺术品,每平方米最高卖到3万元。

三明永安市,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当地百姓引以为傲的生态优势。2013年底,永安市开始了商品林赎买的探索。通过赎买,既保住原待砍伐的林木,又得到当地林农的拥护,赎买者通过对赎买林进行近自然改造,提升森林的水土保持能力和生物多样性,实现森林生态价值的多样化。在福州永泰县,当地政府正尝试在赎买来的商品林中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三叶青、金线莲等珍贵药材,林下养鸡、养羊、养蜂,还利用森林独特的景观资源,发展农家乐和森林旅游等,力争实现不砍树也致富。

山清水秀的永泰县,被誉为福州的后花园,但GDP排名在全市各县(市、区)中长期垫底。2014年,福建取消了对列为限制开发区域的34个县(市)的GDP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其中就包括永泰县。摒弃唯GDP论后,永泰县建立了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死守生态红线,通过生态名片吸引文化、影视、旅游、电子信息、食品等生态环保项目。如今,多个投资额超百亿元的旅游综合体、影视基地、软件园等大型项目入驻,高科技环保产业强势崛起。

地处闽北山区的南平市,近3年没有新批一个矿产开发项目,没有新上一个重化工项目,而是利用生态优势发展旅游养生、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全市地方级财政收入增幅连续4年居全省前三,2015年GDP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绿色转型带来的是绿色发展。“十二五”期间,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7.4%提高到10.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2.5%提高到15.2%。京东方面板项目、联芯国际集成电路、华佳彩高科技面板等一批龙头项目加快建设,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居全国第八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居全国第九位。

生态文明建设,福建探路前行。八闽大地绿意盎然,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蔚然成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