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快速发展。谷歌、特斯拉等国外互联网巨头和整车企业都在抢滩这一新兴领域,阿里巴巴、百度、乐视、比亚迪等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在这场关系未来的竞争中,中国企业能否胜出?专利,是衡量差距最可量化的标准。
“产品未动,专利先行”,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报告显示,从2010年到2015年间,与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已超过2.2万件。工信部信息产业与技术研究部郝建青说,今年10月26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其中智能网联汽车路线图显示:智能网联汽车2020年实现驾驶辅助与部分自动驾驶市场占有率50%,2025年高度自动驾驶市场占有率15%,2030年完全自动驾驶市场占有率10%。目前,工信部已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基地,智能网联汽车的国家级联合创新中心也在酝酿之中。
据介绍,美国已有6个州通过了法案,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以不超过每小时30公里的时速上路行驶。美国飞翰律师事务所律师朱韶斌告诉记者,自2015年至今,这一领域已申请了3500件专利,主要分布在车与车的通讯、紧急制动、激光雷达探测、车道控制等方面。“汽车40%的成本来自电子元器件,未来无人驾驶汽车更是由成千上万个电子元器件组成,一辆智能汽车里有很多计算机在工作,会产生和应用大量数据。”朱韶斌认为,由于大量专利分属各大巨头,目前这一领域还处于“冷战”状态,高手们势均力敌、相互忌惮,所以专利战“打不起来”。他对中国企业的建议是,一定要申请有市场的专利,以便对竞争对手形成真正制约。
有关专家表示,每个参与者都应制定“专利地图”。即在进入这个领域之前,就着手相应专利布局,要充分研究专利文献中的公开信息,列出专利“清单”,以制定“作战图”。
北京市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薛健则认为,“大量中国企业在专利运营方面还属于初级阶段,离‘有牙’专利还有很大差距,这正是需要追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