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要满足游客高品质的消费需求,必须从供给侧入手进行改革,对A级景区实行动态管理,使其为旅游市场提供更多体验一流的产品。相关主管部门也要严格制度约束,倒逼景区更多从营销创新、服务创新方面入手,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通报称,全国目前共有367家4A级及以下景区受到不同程度处理。其中,107家A级景区被摘牌、4A级的就有55家。这算得上史上最严格的景区“整肃风”了,由此传递出旅游市场升级换代正在加速的信号。
随着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市场规模正在稳步扩大。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游达到22.3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47%;入出境旅游达到1.27亿人次,同比增长4.1%;实现旅游总收入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可以说,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刚需,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矛盾也随之出现。比如,旅游人数众多、需求旺盛,旅游产品却不够丰富、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旅游服务诚信不够,欺客宰客行为时有发生;基础设施不完善,一到节假日,多数5A和4A级旅游景区人满为患。
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游客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旅游景区要满足游客一系列高品质的消费需求,必须从供给侧入手进行改革,对A级景区实行动态管理,让景区质量在游客和旅游监管部门的监督下,维持较高水准,为旅游市场提供更多“体验一流”的产品。
说到底,A级景区塑造的是一个市场品牌,重点不仅在资源品类、品级,还要看服务质量和等级标准。近年来,各地创建、申报A级景区的热度持续上升,A级景区数量越来越多。然而,由于缺少退出机制,包括5A级在内的A级景区基本上都是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导致一些景区重申报、轻维护,把A级景区当成了“终身制”,忽视了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最终沦为“问题景区”。
这也意味着,要保证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仅仅依靠旅游景区自身约束并不现实。相关主管部门必须严格制度约束,倒逼景区更多从营销创新、服务创新方面入手,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在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今天,实行A级景区动态管理,将成为各地旅游部门督促、提升旅游服务的一把“利剑”。谁率先改变,谁坚持品质先行,谁就能获得更多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