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2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规模化破解公益组织服务“短板”
本报记者 徐 胥

家住四川成都市水井坊社区的老白,每月都会收到志愿者送来的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而这些物资均来自街坊邻居平时一把面、一点米的积累。这种借鉴传统“义仓”形式的互助方式,如今正在四川萌发出新的生机。

传统的义仓是由国家组织、各地为备荒而设置的粮仓。2011年,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在水井坊社区试点“义仓”项目,热心的社区居民每月定期向义仓捐赠一定数量的米、面、油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再由志愿者将这些物品分发给辖区内的一些困难家庭。

“仅成都地区5年来就有24万人参与,资助1万多户困难群众,覆盖社区近200个。”四川成都锦江区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负责人刘飞表示,“目前我们正考虑如何进一步推广复制这个项目,让更多人受益”。

近年来,为培育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各级政府无论从政策上还是资金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央财政每年用于各地购买社会服务的支出约2亿元。但是,与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相比,小而美的公益组织却普遍面临着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不足、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优秀公益项目覆盖面小等问题。

“当前一些公益组织已经有不少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优秀品牌项目,但缺乏规模扩展的冲动,更缺少推广复制的资源支持和能力;而三四线城市所在地区的公益组织和志愿服务团体缺乏专业知识和项目研发能力,面对巨大的社会需求,心有余而力不足。”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说。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规模化成为行业探索的一条路径。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等15家公益机构联合共建的首个“中国好公益平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是国内首个将优质公益项目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效对接的平台,将通过整合各界资源,帮助优质公益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复制、开源等不同方式实现规模化发展。中国好公益平台将通过引进专业第三方服务机构为这些优质公益项目的规模化提供加速服务,并通过与各地枢纽合作基地的合作为好产品的规模化搭建渠道,使其获得规模化推广。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胡小军认为,打造中国好公益平台,既能给缺乏项目的社会组织提供好的产品,也能让那些公益好产品得到复制推广,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