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6年12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10余年时间从零起步发展到负极材料领域全球第一——
贝特瑞“点墨成金”
本报记者 郭静原
在贝特瑞公司的测试应用中心里,研发人员正在对产品进行扫描,观察产品循环寿命与参数之间的联系。
本报记者 郭静原摄

有一家中国企业,用10载光阴,打破了日本企业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的垄断,更从零起步发展到负极材料全球第一;它在国内开创了将天然石墨深加工产品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先河,也是全球唯一一家拥有完整石墨产业链的新能源材料企业;它还是全球最优秀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

它就是创立于2000年的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个在国际上闯出名堂的中国品牌。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009年之前,日本企业垄断着负极材料市场,我国虽在负极材料资源(如石墨)上占有极大优势,却在技术上一直疲于追赶。“中国的石墨储量位居世界之首,年产量也占全球总产值的70%,但光有资源没有技术。”贝特瑞公司副总经理黄友元说。自2010年起,中国企业不断深耕技术研发创新,实现了从卖资源到卖技术的重大转变,贝特瑞就是其中翘楚。

曾在日本留学的黄友元,只因企业创始人的一句话加入贝特瑞,“我们做一家企业,超过日本。”黄友元告诉记者,团队里还有不少放弃安逸稳定的工作来到贝特瑞的科技精英,他们想把所学之长发挥出来,提升中国新能源材料的品质。

2010年,贝特瑞投入近1亿元成立了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目前,研究院拥有研发人员223人,其中博士16人、海归留学人员6人,同时拥有10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有5项产品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证书。“我们是真投入、大投入,等于用一个贝特瑞养着另一个贝特瑞。”贝特瑞公司总经理岳敏说,公司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占营收的5%左右。

为客户创造价值

贝特瑞以超过30%的占有率在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中拔得头筹,接下来的路怎么走?贝特瑞将“创造需求、引领未来”视作今后的发展目标。

“从研发开始,我们就与客户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贝特瑞公司董事长贺雪琴说。过去比亚迪一直使用日本进口的高价汽车电池,贝特瑞为其量身定制,提供了超高性价比的负极材料,成功应用到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上。“我们始终坚持创造市场需求、差异化、快半步的产品。”贺雪琴说。

贝特瑞一直在研发一款高能量密度的负极材料,通过电池厂和整车厂的紧密合作,朝着电池能量比350瓦时/千克、整车续航里程500公里的目标不断努力。“到那时,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不同性能的电动汽车产品,并且做到10分钟充满一次电。”黄友元说。

除了负极材料,贝特瑞的正极材料发展也毫不逊色。截至今年6月底,贝特瑞在正极材料方面实现营收2.16亿元,同比增长439.03%;在负极材料方面实现营收6.45亿元,同比增长30.84%。黄友元表示,公司还将加大对材料及其细分应用市场的研发力度,实现由材料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

打造循环产业链

2014年10月,贝特瑞与江门芳源环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回收含镍废物和锂离子电池再利用的正负极材料循环“生态圈”。“新能源材料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资源循环利用问题,降低企业的开发成本。”贺雪琴说,贝特瑞已形成从回收到制造材料、到客户端应用、再到淘汰电池再回收的循环利用模式,并实现有色金属回收率98%以上的好成绩。

不仅如此,贝特瑞还先后建立了以采矿、矿石浮选为主的长源矿业,以球形化和高纯化为主的鸡西贝特瑞石墨产业园,以特殊石墨化为主的山西和惠州贝特瑞新能源材料公司等下属企业,并坚持“绿色矿山”的开发原则,在开采过程中,实现百分之百的循环利用。“从单纯挣环境资源的钱,到改变中国新能源材料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贺雪琴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