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 江西省永丰县鹿冈、七都、罗铺、恩江等地建立了5个白茶种植集中连片基地,种植面积达1.3万亩,成了市民喜爱的景点。全县白茶企业年产成品茶13万公斤,产值1.9亿元。图为小朋友在体验采摘。饶晓华摄
右图 河北省隆化县出台扶持政策,大力引导鼓励农户、合作社等发展林果等增收致富产业。图为隆化县七家镇西道村草莓基地工人在采摘鲜果。
郎建国摄
“全球每吃7个苹果,就有一个来自陕西;每喝3杯苹果饮料,就有一杯来自陕西。”在农业部日前举行的全国果茶绿色发展经验交流会上,陕西省果业管理局副局长周智孝说。为促进果业绿色发展,陕西省制定了《陕西省果业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果业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为果业发展保驾护航。
陕西果业的底气是我国果茶产业全球影响力的缩影。作为果茶大国,我国不仅苹果、柑橘、梨、桃等主要树种的面积位居世界第一,猕猴桃、蓝莓、樱桃、杨梅等新兴树种也飞速发展。去年,全国水果种植面积1.92亿亩、产量1.75亿吨,茶叶面积4100多万亩、产量225万吨,均位居世界第一。如今,果品与茶叶已成为我国最具竞争优势的出口农产品之一。
科技含量提效益
草莓餐厅内果香阵阵,草莓风车旁溪水潺潺,草莓民宿里新颖雅致,草莓广场上音乐悠扬……尽管小雪节气已过,但河北省隆化县七家西道草莓公社却很热闹,迎接着来自京津蒙等周边地区的游客。隆化是全国唯一的四季草莓基地。在农业部草莓首席专家张运涛教授的指导下,当地在品种选育、草莓越冬栽培等方面进行了创新,累计推广了20多个优良品种。目前,全县草莓平均亩产达2500公斤,亩产值4万元,亩纯收入1.5万元。草莓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果。
更多科技含量让果茶在农民致富路上发挥了更大作用。湖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邓干生介绍,湖北已累计改造低产低效果茶园65.8万亩,建设精品果园和高效生态茶叶示范园29.2万亩,实现了单产提高、品质提升。尤其是宜昌市着力改良柑橘品质、调优熟期结构,实现了全年9个月都有鲜果上市,减轻了产品集中上市的价格压力。
“品种改良后,好的1斤能卖到4元多,之前1斤只能卖到1元。”湖北宜昌晓曦红柑橘合作社理事长张仁俊深有体会。合作社聘请了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担任技术顾问,相继培育推出了“不知火”“中华红”等新品种,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隔年结果,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降低了人工成本。
在邓秀新看来,柑橘体系肩负着巨大的使命。1999年,我国为争取加入WTO做了关键性的让步,取消了美国柑橘等品种的进口限制,美国“新奇士”柑橘登陆中国,势头凶猛。面对国外巨头,柑橘体系专家针对我国柑橘不同产区主栽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的问题,多方示范推广新品种,实现了从9月下旬到翌年6月都有鲜果上市。研发新品种32个,市场占有率超50%,成功抵挡了来自国际巨头的压力。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近几年,我国相继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签署自贸协定,水果关税在过渡期之后降为零关税,水果出口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对进口农产品设置了更加严格的技术壁垒。这意味着果茶等农产品进入真正的国际化竞争时代,必须加快推进果茶绿色发展,降低成本,提升品质,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创新短板待突破
“我国柑橘供应正向周年均衡方向发展,价格向好。但品种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较重。”西南大学教授、柑橘专家周常勇告诉记者,目前中熟品种和宽皮橘的比重仍偏大,大规模的老果园亟待逐步改造。新品种选育历时长,农户随行就市跟风现象严重;老果园改造中标准化和机械化推进难度大,营销组织化程度不高。同时,农资、土地和劳动力的成本不断上升,基层农技队伍薄弱,致使技术推广难度加大。
果业要有效益,产后环节是关键。但不少水果品种的加工环节依然面临短板。以柑橘为例,加工占比偏小,产品以橘瓣罐头和橙汁为主。一方面,占产量6成多的宽皮橘加工原料充足,但罐头市场容量有限,而有市场的橘汁等产品开发滞后。另一方面,有巨大市场的橙汁又面临原料果不足问题。另外,柑橘精深加工刚刚起步,离吃干榨尽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中国农科院茶叶所研究员杨亚军说,茶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各地过度依赖名优茶,忽视了大众消费对不同层次产品的需求。2015年我国名优茶的产量已达99.3万吨,占总产量的43.6%。这样的产品结构,一方面为了增加产量不断扩大面积,有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大量夏秋季茶叶未被利用而滞留在树上,资源浪费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约有40%以上的产量未能采收,影响了茶农经济效益的提升。
几年前,茶商林时钢初到江西遂川考察时,发现一怪现象:夏天,碧绿的茶园里人迹罕至,这与老家福建茶园的热闹大相径庭。当地人说,“茶农只做质好价高的春茶,特别是明前茶,夏秋茶只为贴补家用,更别说红茶了”,这让他痛惜不已。随后,他建起了绿茶、红茶两条生产线,带动了当地多种茶叶发展。如今,遂川把提质增效作为强产业的关键。不少茶园引进太阳能灭虫灯,推广生物农药,大力发展生态有机茶园,提升茶叶品质。有的企业还将茶叶做成茶饼、茶果酥、茶点,很受市场欢迎。
果茶产业发展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背后的症结是创新能力不强。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相对于粮棉油糖等大宗作物,水果的育种周期长、投入不足,苹果、柑橘、葡萄等大宗水果主栽品种约一半为国外引进,自主选育的品种比重较低。近50%的柑橘为引进品种,其中9成的脐橙是从美国引进的“纽荷尔”。从日本引进的“富士”占苹果面积的70%左右,作为主栽品种已经超过20年。果茶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特别是春茶机采问题至今未取得突破。
培育龙头谋做强
如何突破果茶产业发展的瓶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苹果专家韩明玉说,要加快构建现代果业规模化经营体系。现代果业是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我国果业发展主体必须逐步向有技术、有资金的大户或企业过渡。应出台有效的土地流转政策,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既培育家庭农场,也鼓励企业进入果业生产。企业的作用体现在建立优质原料基地,通过推广标准化技术,提供稳定、安全的原料产品,创响知名品牌等方面。
一批果茶产业龙头企业应运而生。陕西海升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浓缩果汁加工企业。目前已在全国苹果主产区的6个省份布局了10家果汁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到280万吨。四川省茶业集团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与合作社共同确定茶叶标准和收购价格,并对农户实行二次返利。目前,与27个茶叶合作社6000多户茶农签订了合作协议,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尽管已有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但与绿色发展的要求和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差距还较大。据专家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年均增长6.4%,将由目前的1.3公斤提高到1.7公斤;人均水果消费量年均增长4.4%,将由124公斤提高到150公斤,果茶产业的市场空间很大。针对此,农业部提出,鼓励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重组及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用3年至5年时间,培育5个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茶叶集团,培育10个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果业集团。
余欣荣表示,今后果茶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一稳定三提高”。稳定,就是稳定面积。划定优势区,发展最宜区,保持果园、茶园面积基本稳定。同时,提高产品质量效益、产业竞争力和绿色发展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效益,加快品种改良,推进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实现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科技创新,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模式。提高绿色发展能力,推广绿色防控、配方施肥,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改善果园、茶园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