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生在新西兰南岛的高震级地震,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本次地震震级为8.0级,震源深度10千米。然而,随着地震相关报道日益增多,人们反而产生了诸多困惑:为何几大国际机构震级结果不一致?为何震级高震源浅伤亡却不大?为何媒体报道的震中地名不一样?对此,《经济日报》记者邀请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专家一一解答。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介绍,大地震发生后,全球各主要地震机构都会快速测定地震参数并向社会发布地震信息。目前,各地震机构的普遍做法是:第一时间快速发布震级等地震参数,其后,随着时间推移资料不断丰富,再不断更新地震震级。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对此次地震初次发布震级为7.4级,目前修定为7.8级;新西兰地震机构初次发布震级为6.6级,目前修定为7.5级,等等。
“我国地震台网测定的震级为8.0级,发布地震参数后未做更正。这一结果和之后国际同行给出的最新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我国台网测定的结果是可靠的。”潘怀文说。
数据的差异还来源于各国地震机构测定地震时,所选用的地震台站资料不同,测量的方法也不同,形象地说就是:“用的尺子不同”。我国台网采用面波震级,美国地质调查局多采用矩震级,震级之间有一定差异是正常的。
虽然震级的具体数据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西兰地震震级高震源浅,为何此次地震伤亡却不大呢?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次地震的破裂区远离人口稠密的城市。
据潘怀文介绍,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在克赖斯特彻奇北偏东,地表破裂自南西向北东方向扩展。据对地震破裂过程的分析显示,最大破裂位于凯库拉以西的山区,所幸的是,破裂经过区域人口稀少。
此外,根据新西兰地震部门报告,此次地震长周期成分不是很大,而地震能量大多携带于长周期地震波上。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的汇聚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下插至澳大利亚板块之下。而新西兰陆地位于汇聚边界的被动盘,地震破裂过程中,震动相对于主动盘要弱。这也是此次地震破坏较轻的原因。
对于这次地震中,震中位置出现偏差的情况,专家也进行了说明。潘怀文表示,国际各大地震机构测定的位置和我国地震台网测定的位置一致,并没有大的偏差,震中位于克赖斯特彻奇北偏东。由于地震震级很大,地震的破裂区长,余震的分布范围也很广,从南岛克赖斯特彻奇到北岛南端的新西兰首都惠灵顿都受到很大影响。其中,位于北岛的奥克兰震感强烈,但由于距离震中较远,应该未受到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