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巴山轮”会议延续“林张之争”,专家热议——
以有效竞争政策催生产业新动力
本报记者 连 俊

11月27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与国际合作年会暨新“巴山轮”会议继续举行。与会专家认为,我国产业政策执行已20多年,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政府不仅要提供有益的产业政策,更要提供有效的竞争政策。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近期的结构性改革是按照问题导向的原则,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但其远期的目标则应是按目标导向的原则,在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加快建立更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彭森表示,一方面,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期任务要避免行政化、部门化、碎片化的倾向,坚持依靠市场、创新、竞争的力量;另一方面,要不忘初心,一些基础性关键性的重大市场化改革决不能放松,如国有企业、财税金融、价格体制、土地制度、社会保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改革必须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加快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认真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破除一切行政垄断,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界定中央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发表视频演讲时指出,选择性的产业政策抑制竞争,违反公平竞争原则。要用竞争政策来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根据30多年来的经验,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关键的问题在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竞争是市场的灵魂,竞争的两个功能,一是有效配置资源,二是形成在经济活动中共存的激励体制。这两个功能都要通过竞争形成的价格信号来实现。”吴敬琏表示,我国政府对竞争问题的改革方向是清楚的,在价格改革文件中提出逐步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协调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之后,今年6月又发布了“公平竞争审查”意见,说明我国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呼吁,应按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推进产业政策改革。“不要再把产业政策作为政府保增长、主导生产要素配置的工具。前置性审批应转向事中、事后监督。”陈清泰表示,要创造市场环境,消除行政垄断、所有制歧视和区域市场壁垒,保障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使所有市场活动受到反垄断法的约束。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王江平指出,日前发生在北大的林毅夫、张维迎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竞争政策不充分,产业政策过于宽泛。他呼吁,孕育经济新动力,必须下大力气倡导和实施竞争政策,必须充分发挥竞争政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性作用。“中国经济基数很大,只要竞争政策能够更加充分一些,其效率动力、创新动力、信用动力、品牌动力所形成的经济新动力,其能级足以超过任何新兴产业带来的动力。在既有产业中去孕育新动力往往事半功倍,社会震荡最小、公约数最大。”王江平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张汉东表示,我国当前急需解决权力过多介入市场,导致公平竞争缺失的问题。一是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制度的全面落实,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建立内部审查机制,细化分工,明确责任,确保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坚决防止出台新的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同时研究梳理存量政策措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推进开展存量政策措施清理工作;二是进一步强化反垄断执法。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大力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案件。同时严厉查处行政垄断案件,防止政府权力对市场竞争的不断干预,不断健全市场竞争规则,研究制定反垄断指南,进一步完善执法体制机制,提高执法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三是加强竞争政策研究和宣传,提高市场主体竞争规则意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