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当前,如何促进企业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入快车道,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中,构建新型的供求协调的绿色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环境,乃题中应有之义。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而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绿色技术创新作为“绿色+技术创新”,通过绿色理念引领创新发展,依靠技术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是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理念的有机融合,是对产业结构调整、传统技术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升华,更是实现经济效益最佳、生态效益最好、社会效益最优的有机统一。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驱动战略有力地推动了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但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活力依旧不足,与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不相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针对这一问题,多策并举采取相关措施,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需要看到的是,加大政府激励应该是解决绿色技术创新市场失灵、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一个重要动力源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从这个意义上说,挖掘政府激励与市场机制的内在关联互补性,发挥政府激励对市场机制的协同优势,构建一种新型的供求协调的绿色技术创新的政府激励机制,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完善供给侧推动的激励机制。一要完善政策法规激励。可考虑将绿色技术创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环境政策和科技创新政策相互融合。通过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约束企业粗放行为,引导企业依法创新,保障企业创新成果。通过实施新兴产业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关键领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支持依托企业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中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让绿色技术创新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二要完善财政税收激励。可考虑对开发绿色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进行投资补贴与生产补贴;加快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强化税收调节的杠杆作用,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增加企业创新收益,激发企业创新激情。三要完善金融服务激励。可考虑设立专项基金,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贷款提供贴息、担保;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分担企业创新风险,放宽社会资本准入限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优先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企业上市,探索信贷债权转股权,系统运用组合信贷、知识产权质押等产品,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第二,健全需求侧拉动的激励机制。一要启动领先市场战略。建议紧密围绕重大战略需求,借鉴国际成功经验,选择若干具有领先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领域作为试点,打破壁垒,迅速形成领先市场,力争能在较短时间确立领先优势。二要强化政府绿色采购。尽快推动《政府采购法》中关于绿色采购内容的细化完善,为政府采购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品提供行之有效的法律依据;设置政府绿色采购产品规格标准,为企业指明绿色技术创新方向,降低创新决策和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风险;逐步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定期公布政府绿色技术创新产品采购清单,增强政府绿色采购对全社会绿色消费的示范引领作用。三要刺激大众绿色消费。要积极倡导消费者增强生态文明意识,通过绿色消费宣传引导公众转变消费观念,提高绿色消费认知能力,使消费者能够自觉接受绿色技术创新产品价格并愿意购买。要通过价格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技术创新产品,并完善产品公共配套设施服务,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第三,构建供需互动的激励机制。一要加强供需对接研究。要遵循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科技发展新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引导政策、科研机构加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供需规律研究,促进供给侧更有效地瞄准需求侧的动态结构,激励企业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创新投入,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供给系统与需求系统的对接,鼓励供需双方参与多样化的科技服务。二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要搭建绿色技术创新信息网络、成果转化、研发合作、评估推广、市场交易、宣传培训等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深化应用型科研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推动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协同合作关系,提升绿色技术创新与扩散能力,形成螺旋向上发展态势。三要加强人才政策激励。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通过更多优惠政策,引进市场急需的国际精英人才。可考虑制定股权激励政策,落实人才技术入股等多种非资本入股分配方式,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突出的团队进行奖励,让科研机构、企业、人才、项目等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